9月4日,下了一整天的雨,通江县诺水河镇小螺马村村民李盛德家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又出现了“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状况。他家距离村委会近2小时路程,是全村最掉边的一户,出行吃水都不方便。所幸不久后,他们就要搬迁了,全家都特别期待。

到8月下旬,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巴中市已完成搬迁脱贫村剩余掉边掉角农户30户及以下排查摸底和锁定,确定了711户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按照计划,2022年1月底前,脱贫村剩余掉边掉角农户将全面完成搬迁。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防止返贫是关键。在巴中,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目前全市累计认定监测对象5357户15950人,通过帮扶,已有3321户9647人稳定消除返致贫风险。

通江县的“防贫保”

动态监测

1845名专(兼)职监测人员密织监测网

9月2日,一笔600元的灾后补助款如期划到谢玉群的银行账户,这是社区两委专门为她申请的农作物受灾补助。原来,7月10日巴中境内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多地房屋、道路、农作物被淹,恩阳区群乐镇新河社区居民谢玉群家的玉米地就在其中。

作为一个脱贫后建成的农村社区,新河社区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目前仅谢玉群一户防返贫监测对象。据了解,谢玉群已年过六旬,其子早年间因车祸身亡,媳妇已改嫁,目前家里仅她和孙子相依为命。

“她就在家搞点种养殖,收入没有保障,现在她的孙子念初中需要花钱,村里强化兜底政策,落实低保、特殊困境儿童补助和教育补助,财政也代缴了医保。”据新河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明武介绍,为了更好地帮扶谢玉群一家,群乐镇副镇长陈忠武成为她家的帮扶人,社区文书张海是“一对一”防返贫监测员,“不仅仅逢年过年送米面,我们安排了定期走访,随时掌握她家‘两不愁三保障’的情况。”

在平昌县元山镇长岗村,1社村民崔能于2019年12月突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花费上百万元,家中债台高筑。如今,坐在轮椅上的崔能仍在恢复期,需定期复查治疗。家人为照顾他,几乎没了经济来源,家中还有两名在读学生。了解到他家特殊情况后,平昌县乡村振兴局将其认定为边缘易致贫户,“目前,已为他家申请了最高标准的低保兜底,每个月可以领1600多元,去年底还争取到了一笔5万元的医疗补贴。”据元山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王明靖介绍,镇上也安排了人员随时监测他家动态,“一旦有突发状况,随时按照政策给予帮扶。”

据悉,2021年四川防返贫监测范围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家庭。通过前期摸底排查,巴中市累计认定监测对象5626户16747人。通过帮扶,全市已有3580户10410人稳定消除返致贫风险,剩余2046户6337人正在抓紧推进落实帮扶措施中。

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巴中市已建立起由1845名专(兼)职监测人员组成的横向覆盖市、县级农业农村、医保、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纵向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监测网络。

创新机制

全市各区县均建立防止返贫专项基金

“哞……哞……”9月3日下午3点多,久云牧业良种牛待养场里,饲养员老刘开着小山轮刚运到一车草料,饥饿的小牛犊们已经此起彼伏地吼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尽快“干饭”。

平昌县得胜镇久云牧业良种牛代养场

这是平昌县得胜镇的一家肉牛企业,自2019年起注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政府每年按一定比例的帮扶资金获取收益。“脱贫攻坚期间,这些收益分给了贫困户;脱贫后,收益用于‘防返贫’监测户的补贴救助。”据得胜镇副镇长魏俊华介绍,前两年仅久云牧业的收益就达18.8万元,今年预计也有13.2万元,“这些所得收益40%用于项目所在村,60%统筹给所有辐射村庄。”

除了肉牛产业,平昌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还投入到了茶叶、花椒、水果等产业。2020年以来,针对重大疾病、重大事故、重大灾害等主要致返贫风险,该县探索建立“平昌县东西部扶贫协作资产收益专项基金”,专户专账用于医疗补贴、生活补助和临时救助。

在通江县,全县脱贫摘帽后,政府部门通过向定点帮扶的中国工商银行争取到资金250万元,为全县农业户籍人口购买保险,对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或重大自然灾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户进行保险理赔。自“防贫保”实施以来,通江县已为184户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户申请到理赔。

诺江镇亮垭村1组村民赵凯就是其中一位,因患肺癌,去年先后4次到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花费13.5万余元。然而,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是村里的边缘易致贫户。通过“返贫保”,通江县政府部门为其申请了3万元的救助金。

“目前,在全面落实脱贫户、监测对象现行产业、教育、医疗、残疾、住房、就业、低保等各项帮扶政策基础上,针对重大疾病、重大事故、重大灾害等主要致返贫风险,巴中各区县均已建立防返贫基金。”巴中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苟雄介绍。

产业支撑

划定15个“三农”工作综合示范片

防止规模性返贫,地方“造血”功能也得跟上。

今年以来,按照巴中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先手棋”,全市划定了15个“三农”工作综合示范片,覆盖48个乡镇、556个村(社区)、34个现代农业园区,涉及28.9万农户、90.1万人,其中脱贫户3.6万户、11.8万人。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公示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四川省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列。这是一个以南江黄羊和金银花为主导的产业园,覆盖了南江县的公山镇、关门镇、大河镇、石滩镇、高桥镇、仁和镇、兴马镇等7个镇的74个村。

6月底,兴马镇庙坪村,漫山遍野都是采摘金银花的农户。目前,该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仅依靠出售金银花,全村人均增收就有上万元。”在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厚明看来,小小金银花是庙坪村的“致富花”,不仅带动村子脱了贫,还在继续奔康。

南江县兴马镇庙坪村采摘金银花

在巴州区,创新探索“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新增土地流转0.4万亩,示范片内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较合并前增长20%以上。

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巴中以国、省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示范片内34个现代农业园区产业提质增效。目前,示范片内已建成粮食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9万亩、优质粮油基地44.6万亩,新(改)建畜禽规模养殖场25个,新建茶叶基地2600亩、金银花基地1.26万亩、道地药材基地6800亩、加工厂3家,巩固提升茶叶、花椒基地6万亩,建成“茶+大豆”“茶+林木”等粮经套作基地8000亩,产业动能加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