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巩固拓展

铺好“产业路” 走上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1-05-19 10:31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5月16日,天气从前段时间的绵绵阴雨转向晴朗。在位于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的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温暖的阳光催促着一株株板蓝根、姜黄等药材快速成熟。

路宽了

进村路宽了,从原来的2.2米扩宽到现在的4.5米

产业路宽了,从以前的种粮食到现在的种药材、果蔬、

道路宽了,产业进村

初夏时节,前往朱垭村的道路宽阔平坦,驾车行驶在路上没有丝毫颠簸之感。“初春开花的时候,这条路上的景色才真是漂亮,总能吸引不少游人前来。”朱垭村第一书记吴丰坤感叹。阳光下,道路两侧飘逸着婀娜的垂枝樱,蓬勃向上的海棠树给平整干净的路面留下斑驳剪影。

朱垭村的美丽兴旺,从道路和美景初见端倪。继续往前走,上千亩枳壳、姜黄、樱桃树在道路两旁铺展开来。村民们正在地里采挖姜黄和郁金,一片热火朝天场面。

这边忙着采收,那边农产品初加工厂外,大货车把收好的姜黄运来一袋一袋过秤,再运去到加工线上。挖好的姜黄要先经过筛选,哪些可以加工、哪些留作种子,哪些弃置不要,工厂有严格把关。经过清洗、烘干、脱皮等工序,之前每公斤卖两块多的鲜姜黄变成干姜黄后可以卖到每公斤二十余元。

“经过初加工的干姜黄,品质更好也更耐储存。”加工厂厂长刘勇介绍。“现在路好了,种子、肥料、除草机都能运到村里来,货车也来去自如,这给发展姜黄产业提供了不少方便。”去年6月,朱垭村原来2.2米宽的水泥路改造成了4.5米宽的全沥青砼路面“四好农村路”。这条产业路不仅串联起了村里的种植区域和加工区域,也连接了清江、水宁寺等临近乡镇,大大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

产业多了,收入高了

“产业园就在家门口,栽苗、除草、采收都不用花费太大体力。”谈起朱垭村的中药材和果蔬产业,正在采收姜黄的66岁脱贫户孙秀兰满脸笑容,一天60元工钱,一年下来在产业园务工就有一万多元收入,补贴家用没问题。

“以前我们家就守着几亩地种点玉米、红苕,再养两头猪。一年忙到头,也就挣个三四千元。”孙秀兰介绍,从2016年开始,朱垭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农业托管经营模式,引进巴中市大水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起花城果香生态农业产业园。2019年,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在朱垭村落户。朱垭村发展起枳壳1100亩、姜黄1300亩、优质玛瑙樱桃700亩。

农业产业园需要劳动力,从栽植到养护到收获,一年四季都有工作可干。薪酬按每人每天60元发放,去年带动120户村民到产业园区务工。

除了务工收入,每到年末的分红则是村民的另一份收入。朱垭村通过项目资金支持,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股份合作运营模式,盘活村集体资产,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依托集体经济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入股巴中市大水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毛家山林果专业合作社,2020年度带动村民户均增收3500余元。

吴丰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孙秀兰为例,流转3亩土地的租金、村集体经济入股大水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分红,再加上在产业园务工的收入等,她家一年能有两万余元的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把中药、果蔬两大产业巩固好,把剩余可利用耕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规模化粮油种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能,探索延伸产业链,明年还计划举办樱桃节,吸引八方来宾。”吴丰坤说。(实习生任婷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