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巩固拓展

不负好时光 耕种正当时

恩阳区上八庙镇全力抢抓农时备春耕

发布日期:2022-03-02 09:47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大地回暖春耕忙,不负春日好时光。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恩阳区上八庙镇的田间地头到处是群众忙碌的身影。土地整理、铲除杂草……辛勤的农户们抢抓农时,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到处一幅生机勃勃的备耕景象。
  铆足“虎劲”备春耕
  2月28日,上八庙镇文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记者在现场看到,7台挖掘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平整土地;10余名工人对农田周边沟渠和水塘进行维护整理。
  “我们是2月15日正式入场,趁着好时节,要尽快将这些土地平整好投入生产。”这几天,上八庙镇工会主席张占春格外忙碌,“时间不等人,我们要尽全力保障春耕的顺利进行。”自从恩阳区提出要在文星村打造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时,张占春就浑身充满了干劲。
  文星村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适宜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但受山区地理条件限制,农田呈小而散的点状分布,每到灌溉时节,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此外,农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颇为薄弱。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八庙镇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丈量杂乱的农户散田,统一平整土地、划分地块、修整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高低不平、农田分散、灌排不便等问题,充分发挥农机抢农时、省劳力、增效益的作用,改善当地农耕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地好了,种粮积极性就高了!”文星村村民罗必胜表示,高标准农田在他们眼里就是“宝”,不但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还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助于我们从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化农业,随着项目完工,小块田将成大块田,粮食生产也将释放出更大潜力,地块零散的‘靠天吃饭’田将变成成方连片的‘保质保量’田。”张占春介绍,下一步上八庙镇将结合高标准农田基地,打造休闲农旅观光示范园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群众所盼,也是守牢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恩阳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带动全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打造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产稳产农田,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有“钱”景
  元宵节过后,窑垭村村民刘立军变得格外忙碌。
  今年64岁的刘立军,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玉米、小麦、油菜、中药材……凡是地里能出产的,他几乎都种了个遍。2021年3月,窑垭村利用国家下拨的100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补助资金,在村里种植了260亩黄精。由于种植经验丰富,刘立军被聘请为村里黄精产业发展的“土专家”,负责黄精管护工作。
  初春时节,正是黄精管护的关键期,铲除杂草、整理水沟、补栽幼苗……管护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2月28日早上8时,山间的薄雾尚未散尽,刘立军和5名村民准时出现在了黄精地里。为村中近3亩的黄精除草并进行补种,是他们当天的主要工作。
  说干就干,黄精地里,6把锄头相继挥舞起来。村民们先将黄精苗间的杂草连根铲起,然后将杂草一一丢弃在田埂上,动作轻快而麻利。不一会儿功夫,田埂上的杂草便堆成了一座小山。杂草除尽,高约15厘米的黄精苗才露出头来。待春风吹拂、暖阳照射,吸收够养分的黄精苗将褪去身上的黄色,变得嫩绿而明亮。
  “每个月的管护费700元。此外,还跟其他村民一样计算务工费,每天70元。”刘立军说,仅去年,他通过管护黄精便收入1万余元。
  “除草是个轻松活儿,我还干得动。今年来这里上了7天班,工资合计490元,加上3亩土地的流转费共1200元,今年挣个三四千块不成问题。”村民龚定芳说。
  村民们在盘算家庭收入的“小账”,村委会副主任彭训开也在谋划着村里发展的“大账”。“黄精种苗、土地流转费、土地整理费、村民工资,这些占黄精产业成本中很大比例。平均算下来,一亩黄精种植成本在2万元左右。”彭训开介绍,若管护得当,每亩黄精产量可达5000斤至7000斤,市场收购价约7元/斤,待后年进入收获期时,村中260亩黄精将实现产值约1000万元。“除去各项成本,将实现村集体纯收入500万元左右。”彭训开对此信心满满。
  对于这笔村集体收入,窑垭村早已做好了规划。“我们计划用纯收入的20%当作村公益资金,用以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70%作为产业后续发展资金。”彭训开介绍,剩余10%给村民分红,让大家都能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