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巩固拓展

村里来了 致富带头人

发布日期:2022-03-24 09:43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全国优秀农民工何正平
  致富哺家乡 修路兴产业


  “何书记,要是你不修这条路,我家房子就没法修哟。”望着即将竣工的新房,恩阳区雪山镇土庙村一社村民李万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万斌口中的何书记,便是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何正平。除村党总支书记外,何正平身上还有着全国优秀农民工、成功企业家等多重光环。2019年,在外事业有成的何正平选择回到家乡带领全村人共同创业。如今,在何正平的带领下,全村人正意气风发地在土庙大地上描绘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巴山居图”。
 
  心系故乡 毅然选择返乡创业
  从雪山场镇驱车,沿着山路一路前行,不到十分钟就到达群山环绕的土庙村。
  今年40岁的何正平,是土生土长的土庙村人。这座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伴随着他成长到15岁。15岁那年,因家庭条件差,何正平选择辍学,独自外出闯荡。
  家中条件到底有多差?在何正平眼中,“青黄不接”曾是一家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小时候家里穷,每年总有两三个月要断粮。于是我们只得向亲戚邻居借粮食,等产了新米再还给大家。”回忆起这段岁月,何正平苦笑道,自己是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的,因此对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书店当售货员,走南闯北卖电池……年仅15岁的何正平满怀憧憬地离开故乡,从偏远的小山村前往广阔天地打拼。那段时间里,他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待人诚恳、头脑灵活的何正平,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于2005年在重庆开办了一家包装公司。因经营有方,公司生意蒸蒸日上,最终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
  “自己在事业上虽然小有成就,但每次回家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成为何正平的一大心愿。
  2019年12月,在家乡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下,说服家人后,何正平将工厂交由专人经营后,毅然回到家乡。“全村户籍人口逾2000人,常住人口却不到800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小孩。”在何正平看来,如果年轻人不回来建设家乡,那么全村将逐渐丧失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我希望能为建设家乡出份力,这是我返乡的初衷。”何正平说。
  修路先行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信心满满地回到家乡,现实却给了何正平当头一棒——全村仅有一条雪山至玉井长约5公里的乡镇公路,半数以上的村民没有公路直达家门口。落后的交通,成为全村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村中养牛计划的流产,正是落后的交通所致。原来,返乡后,何正平计划发展养牛产业。想要养牛,修建牛舍是第一步。2020年3月,土庙村牛舍正式动工。按照约定工期,牛舍可于半年内完工。但因多雨导致道路泥泞,材料运输不便,直至2021年2月牛舍才修建完成。“这半年间,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小牛犊的价格从6000元一头飙升到14000元一头。”何正平说,因养牛成本飞涨,村上不得不暂时搁置这一计划。
  改变全村的交通面貌,刻不容缓。为此,2020年5月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村主任的何正平跑部门、问政策,积极与政府沟通协商,最终为全村争取到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道路建设、水库加固、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并在2021年硬化了5公里村社道路。2022年还将硬化村社道路8公里,全村发展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村民李洪国全家搬进了新房,赵勇贵干起了货物运输,都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密不可分。两三年间,村民向松柏、王续东等近10户外出务工者回到家乡,跟何正平一同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在何正平的倡导下,70名股东出资98万元成立巴中市恩阳区领雁专业合作社,土庙村产业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在何正平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块小黑板。黑板上用马克笔清楚标注了3月的工作计划——督促三社、四社道路硬化,完成全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播种100亩蔬菜。
  “这是我对自己下达的‘考核指标’,每个月都要完成。”何正平对于全村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2022年着力抓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2023年至2024年进行土坯房改造,2025年后力争引进业主建设康养中心,让全村逐渐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多元产业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老李,烟囱设计一定要整巴适!不然火烧起来,呛人得很。”3月16日下午,忙完手头工作,何正平来到食品加工厂,督促工人加快建设进度。
  在村中养牛的计划虽不了了之,但修建的牛舍却派上了其他用场——因地制宜改造为食品加工厂。“雪山镇是全区的魔芋主产地,可以利用丰富的原材料生产灰水馍馍、酸水豆腐等土特产品。”何正平说,待工厂完工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个,年产值近300万元。
  距离养牛场两三百米的山坡上,两三个村民正在忙着操作耕地机疏松土壤。自进入农历二月以来,带领村民平整村中的500亩优质粮油基地成为何正平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以4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500亩土地,用以套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何正平介绍,待两者成熟至80%时,再利用村中的牧草加工设备将果实、秸秆一同加工成牛饲料。“500亩玉米、大豆,大约可生产饲料2000吨,按照700元/吨的市场收购价,产值将近140万元。”何正平说。
  乡亲们不懂技术、缺乏市场,这是曾经阻碍全村农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如今,这些问题正在逐渐迎刃而解。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土庙村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模式——由专合社为村民提供种子购买、土地整理、市场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村民只需按照指导进行蔬菜种植。“我们流转了100亩土地,交由10户村民种植辣椒、南瓜等蔬菜,并按照市场价进行统购统销,预计种植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何正平表示,如果今年试验成功,将逐步在全村推广这一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李洪刚是第一批种植蔬菜的村民,如今他正期待着一场春雨的到来,及时播种下第一批蔬菜苗。“有人提供种子、统购统销,我只负责耕种,种多少挣多少。这样的好事情,做梦都不曾想过。”李洪刚说。


  返乡创业人员罗智勇
  “80后”小伙抓住“鸡”遇创办鸡场


  “咯咯咯咯……”3月18日中午,巴州区鼎山镇观坪村里,远远地,便听见此起彼伏的鸡叫声,36岁的业主罗智勇和妻子邹倩正在给鸡喂食。这片200多亩的山林里,每年要出栏50吨蛋,2万多只鸡。
  “这几天气温变化大,这一批孵化的鸡苗要格外注意。”罗智勇一边喂鸡,一边叮嘱养鸡场的工人注意观察,“我的养殖理念是防大于治。”说着,他的手机响起来,又来订单了。
  “返乡创业养鸡已经三年,前两年已经把投入的本钱挣回来了,今年纯收入200万元没问题。”罗智勇说,通过扩大规模,目前养鸡场每月孵化鸡苗1.5万只。
  在罗智勇看来,返乡创业这步棋走对了,“我大学学的是化工专业,毕业后全国各地跑,后面考了建造师证,是中级工程师,又到非洲和巴西待了一段时间。”罗智勇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回国度假的他就想着干脆留在农村,“说实话这几年跑得有点累,孩子老婆都不在身边,就想趁着疫情在家乡找点事情干,也方便陪伴家人。”
  就这样,罗智勇第一时间向村上打听了返乡创业政策,决心利用观坪村良好的山林条件开展林下养鸡。
  村两委积极支持罗智勇养鸡,第一时间帮忙协调山林,组织工人建圈舍。听说罗智勇没有养殖技术和经验,便把他推荐到区上、市里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及当地畜牧站技术人员到场指导。“不管我们有什么问题,只要给村上打电话,他们都第一时间想办法帮我们解决,有这么好的创业环境,我们只管铆足劲干。”罗智勇说,如今养鸡场每个月都需要六七十吨粮食,他向村上申请协调一块地,用于安置粮食粉碎搅拌机,这样就能扩大养殖场规模。
  自己创业风生水起,罗智勇也没忘记回报村上对自己的帮助,“我们现在要动员村民养鸡,从技术到销路,我们都可以负责。”罗智勇说,尤其是销路方面,他和成都、上海等地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有合作,销路不用愁。
  在返乡创业的这几年,罗智勇也对家乡有了不同的感受,他向记者感慨道:“现在乡村环境干净整洁,道路通到家门口,水电网齐全,生活出行都方便,变化比以前大多了。”在他看来,无论乡村还是城市,都能成为年轻人施展拳脚的天地。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养鸡场做大做强,也希望身边朋友、亲戚能加入养殖这个行业,走上致富路。”罗智勇说,未来,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看到乡村发展的广阔前景,一起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当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