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治理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江县试点“三社”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发布日期:2021-12-22 11:20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12月19日,在通江县诺江镇秋锦山村蓝莓产业园,68岁村民杜仕堂正在锄草。自从蓝莓产业园建好后,杜仕堂就在园区务工,每天能挣80元。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村子的全面发展——由于秋锦山村紧靠县城,目前已成近郊游的打卡地,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同时,这里还是通江县供销社“三社”融合发展的成果,也是农村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次实践探索。

2020年,通江县在7个乡镇8个村试点,探索供销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性主体)融合发展。试点以来,通江县供销社多方发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发挥“三社”融合项目、资金、资源、信息、渠道等优势,搭建平台,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的方式,创新探索“1135”分红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及村民稳定收益,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目前,8个试点村集体经济都实现了分红,最高达到19000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融什么

优势互补,“三社”抱团发展迸发新活力

12月20日,阳光洒在秋锦山2000多亩的蓝莓园区内,5名村民正趁着天气晴好锄草施肥。眼下正是蓝莓冬季管护时期,几个月后,齐膝深的蓝莓枝将陆续挂果,迎来新的采摘期。宽阔的园区道路在一望无垠的产业园内若隐若现,一直延伸到山林边的观景台。这里不仅仅是农业园区,更是名副其实的风景区。

秋锦山村党总支书记屈召顺介绍,2019年以前,秋锦山村各类涉农产业小、多、杂、乱;主导产业不明显,带动能力不强,部分种植区块荒草丛生;村民生活质量不高,生活环境较差。2019年,秋锦山村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坚持把蓝莓产业作为强村第一产业来抓。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秋锦山村已顺利完成2000余亩蓝莓产业园建设,其中集体经济达到500亩。

特别是在2020年,通江县成为全省供销系统试点“三社”融合的县区,秋锦山村是试点的八个村之一。由通江县供销社牵头组建乡镇供销惠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构建基层供销惠农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合社联合合作机制,大力推动“三社”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做实做强农村集体经济。

秋锦山村还围绕“田园乡村、公园城市”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项目、重点突破,打通金堂-壁山-高明的黄金旅游环线。同时,以打造山清水秀、花香景美、乡风文明的田园乡村为目标,实施“亮化”工程、“花香”人家,发展体验农业、民宿经济,培育乡贤文化,展开文明评比,发掘“乡愁”资源,着力不断提升乡村内在凝聚力、对外吸引力,正在成为通江县城近郊游的打卡地。

截至目前,秋锦山通过招商引资、回引创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式,回引创业人员等各类业主19家,其中蓝莓产业业主8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鼓励农户自发参与、自建自管,并以统一发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方式,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待到蓝莓全部进入生产期,村集体经济收入将不低于200万元。

距离秋锦山村约20公里的杨柏镇太平村也是本次试点村之一。2020年,由供销社下属的通江县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太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江县龙池谷蓝莓专业合作社开展“三社融合”,实现村集体经济业务分红19000元,还解决了村内197人就业,实现劳务收入40余万元。

怎么融 

抱团发展,“1135”分红新机制让融合更紧密

  在秋锦山村的入口处附近,以“创新三社融合、壮大集体经济”为主题的供销惠民超市特别醒目,在这间60余平方米的供销惠民超市,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供村民挑选。秋锦山村惠民超市负责人赵前程表示,这里一分钱的利润都会纳入核算、进行分红,其目的就是为了壮大集体经济。
  通江县供销社副主任杨凌介绍,在“三社融合”过程中,通江县试点探索了“1135”分红模式,即经营创收利润按照10%集体经济优先分红、10%滚动发展预留、30%管理团队奖补、50%股份合作分红。当然,由于是探索阶段,这样的分红模式也并非全县如此,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略有变化,例如秋锦山村目前的分红模式就是按照1:1.5:2.5:5,太平村则是1:2:3:4,同样是试点村的通江陈河镇陈家坝村采用了“1135”分红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分红的利润并非整个园区的利润,而是根据协议,在农资下行、农产品上行、农机社会化服务中产生的利润。除了利益分红,“三社融合”更重要的是发挥各自平台优势,推动供销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性主体)融合发展,积极发挥“三社”融合项目、资金、资源、信息、渠道等优势,搭建平台,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及村民稳定收益,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以秋锦山村为例,在“三社融合”试点后不久,通江县诺江镇供销股份有限公司等三方就签订了合作协议,村级集体、专合社分别注入5万元和0.1万元给供销公司作为启动资金,开展蓝莓产业结对共建,共建园区186亩,供销公司在蓝莓苗木供应(种植时不支付现金购买苗木,而是在果品回收中抵扣)、技术指导、果品销售上开展产业链合作。
  在太平村,“三社”三方协定,由通江县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业务代表,负责对外开展业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业务开展、财务收支状况等。同时,村集体注资20万元到通江县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用于基地建设;龙池谷蓝莓专业合作社出资5万元、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出资45万元,用于业务合作,独立核算。三方各自发挥优势,开展蓝莓产品销售、农机耕作、统防统治等业务,村集体负责组织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合社劳务用工,协调土地流转等事项。
  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王元斌说,通过“三社”融合,业主们看到了在农村发展产业的前景和希望,而供销社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保姆式的全程介入,碰到群众问题立即解决,增强了大家的发展信心,形成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融出了什么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开创了1+1+1>3新局面
  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19年10月,我省选择在通江县等5个试点县(区)部署开展“三社”融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试点工作。自试点以来,通江县以“构筑基层功效平台、健全‘三社’融合机制、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产业链条体系、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总体工作思路,助力8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增收2700元—190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以上。
  在杨凌看来,“三社”融合实际是实现了组织融合、经营融合和服务融合,村集体、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和利益共享,从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杨凌说,“三社”融合必须立足当地优势产业,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融进产前、产中、产后,促进基地建设、技术指导服务、产品保底收购、冷链物流、产品加工、电商营销的全面融合。
  通过试点,杨凌发现,随着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供销队伍人员老龄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现象突出,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综合性服务人才等方面比较紧缺。另外,部分乡镇供销社综合实力较差、产业基础薄弱,经营渠道受到掣肘,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让农民群众得到利益,获得感不断增强。在“三社”融合中,杨凌建议,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支持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村“两委”干部成为村级供销社负责人或者监事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股份合作,吸纳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经济发展能人、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入社并加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各自所长、按股分红,既夯实和巩固市场经济下的合作基础,又让更多社员参与其中,促进“三社”融合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