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建设

决战贫困——巴中脱贫攻坚纪实(连载之十六)

发布日期:2021-12-22 11:34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第四章众志成城拔穷根(上)
  ——巴中市交通、水电、通信、农林、文旅、商务等专项扶贫纪实


  第一节 基础设施篇:夯实脱贫攻坚底部基础
  一、交通:打通脱贫致富关键瓶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位于川东北米仓山南麓的巴中,关山阻隔、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曾是困扰一代代巴中儿女走出大山、脱贫致富的关键瓶颈。
  2015年7月,通江县环境卫生管理所的80后女青年文琼,被选派到通江县烟溪乡罗张窝村担任第一书记。
  从烟溪乡政府到罗张窝村要经过一条河,河上没有桥,只在河底石盘上有一条用石头、石板铺出的类似“跳蹬子”的石路,平时不涨水的时候,摩托车和越野车像跳舞一样趔趔趄趄地开过去,一旦涨水,只能望“洋”兴叹。
  文琼第一次到罗张窝村时,村民几乎是异口同声对她说:“妹子,你来做我们的第一书记,吃饭、穿衣什么的,都不要你考虑,你只把山上的路和河里的桥给我们弄好就行了。”
  文琼后来了解到,那条“跳蹬子”石块路欠了村民两条人命:第一个人是得了急性脑膜炎,要送到县医院去治,但是抬到河边的时候,恰恰遇到涨水,过不了河,眼睁睁地看着人死在担架上;另外一个是女人生小孩,已经去了县医院准备分娩,但在县医院住了两天没有发作,因惦记家里的鸡呀鸭呀什么的,便想回去看一看,顺便再带点东西到医院。结果当天晚上下起大雨,第二天过不了河,在家里生孩子难产死了。
  交通,是打通脱贫致富的关键瓶颈。实施交通扶贫以来,接续开展三轮交通大会战,不断“加密、联网、升级”交通路网,铺筑起一条条穿山越岭的脱贫路、小康路、振兴路。
  立足全域发展,科学谋划路网布局。巴中紧抓国家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脱贫攻坚战略等历史机遇,结合巴中振兴发展实际,专门编制了《巴中市交通扶贫专项方案》。在高速路网重“融入”,加快建设巴陕高速、巴广渝高速的同时,及时谋划了贯穿巴中南北全境的镇广高速、连接巴陕和成巴高速的南江经苍溪至盐亭高速、连接巴万和巴达高速的通江经宣汉至开州高速,且全部纳入省高速网。在干线路网重“带动”,在原有4条省道的基础上新增4条国道5条省道、总里程1823公里,进一步提升了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在农村路网重“效益”,县乡道着眼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突出与国省干线连接;建制村联网路着眼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突出“外联内通”;村内通组路按照受益群众不低于20户规划,对建设成本高于搬迁成本的实施整体搬迁。
  通江县唱歌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0余里,境内有“唱歌石林”奇境,还是“天然氧吧”,因为“路网”未谋划到位,成为一块“被遗忘的璞玉”。为打造这块“璞玉”,通江四处招商引资。终于说动一位大老板去唱歌石林考察了,但当他从颠簸的车上晕头转向走下来时,“养在深闺的美景”已完全失去魅力和色彩,他只留意刚从坑坑洼洼的路上驶过时,头顶撞上车棚,现在还火燎火烧。大老板摸着脑袋,皱着眉对县里的领导一个劲地摇头:“这个地方嘛,除非你们修个飞机场,否则,谁吃饱了撑得慌,敢来投资?”在山里修飞机场,显然是句玩笑话,但县领导一本正经作答:“如果我们把唱歌乡的路修通,你来不来?”大老板眼睛一亮:“道路修通,肯定投资。”“好,就算砸锅卖铁,咱也要把唱歌乡的路修好!”
  立足提速加快,强化项目推进保障。市主要领导亲自进京赴省争取交通项目,亲自挂联重点项目,亲自深入一线调研督战;市、区县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交通建设突破协调领导小组,统筹交通会战和交通扶贫工作;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最短时间办最难的事;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共建共享、共管共治良性格局。
  巴中境内单个投资最大的项目——米仓大道项目前期在最初计划流程中,整整有60道工作程序,涉及发改、交通、财政、环保等20多个省级部门,先后加盖公章300余次,一份批复就涉及省级多个部门18人次签字;项目启动的一年多时间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前往成都对接汇报争取10余次;项目选址有18个前置要件,涉及省、市、县三级多部门联动;备选线路达到惊人的9条,地勘取样钻井近2000个,最深钻孔1100余米;市公路局一个4人小组长期驻扎在成都,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部门之间……
  立足破解瓶颈,探索筹融资新模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交通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巴中坚持政府主导投入、政策性金融投入、国有平台公司融资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群众投劳捐资投入、积极向上争取投入,方式多,效果好。其中,群众投劳捐资的事迹令人感动。
  2014年春节,南江县仁和乡白鹤村村民赵敏回家,看见家乡交通不便,听父亲说村上正在开展捐资修路活动,他跟妻子商量后,主动捐资110万元,修建村道水泥路;南江县大河镇永平寺村“村委一呼话捐资,全村百姓齐参与”,全村村民捐资金额达58.2万元。村民岳开才说,这几年搞庭院经济全家人平均收入1.5万元,他外出打工每年可挣8万元,这次村上修路,他捐款2.8万元;大河镇观音寺村郑开重、李平、王清国3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捐款150万元;原兴马乡红岩观村村民刘光明,7岁失去双亲成为孤儿,靠家乡父老养大,听说家乡修路,专程从大邑县赶回家乡捐资10万元;桥亭乡山寨村的张万孝、吴秀才、严连春、吴秀芝等4位老人卖掉棺材,2.5万元全部捐出修路;老红军郑佩德生前留下遗嘱,将积攒的5万元捐给家乡公路建设;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岳银华虽然长期生病,但是听说家乡修路,主动捐资8000元。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接续艰苦奋战,巴中交通瓶颈逐渐打破。
  巴中的大通道逐步完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2016年10月,巴广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G85银昆高速巴中至重庆段全线贯通,为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通了快速通道;2018年12月,巴陕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打通又一条出川出渝北向大通道;2019年12月,巴万高速公路清江至高明段建成通车,实现了三县两区全部通高速;同时,苍巴高速、镇广高速南段加快建设,巴中初步形成南连北接、承东启西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
  2019年12月10日12时,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巴州至通江段并入四川高速公路网试通车运行。至此,革命老区巴中在2010年广(元)巴(中)高速公路通车后,历经9年努力,全市所有区县通高速,也实现了四川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部县通高速公路。
  试通车当日,彩旗飘扬,彩带飞舞,沿线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比过年还热闹。“这是一条真正的扶贫致富路,从线形设计上看,充分体现了‘主动脉’的带动效应。”多位施工建设者说,以巴州段到通江高明为例,21公里的道路就有3个互通,个个均造价不菲,很少见到互通设计这么密集的高速公路。通江县诺江镇高明村村民何淑兰喜不自禁,“高速公路开通,每天赶早将村里的新鲜蔬菜运到巴中城区出售,原来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要40多分钟。”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巴山牧业公司董事长张育贤很兴奋,该公司年产生猪约12万头,需使用冷链物流车辆,先从巴中将生鲜肉类运输到成都,再从成都通过航空运往一线城市或出口国外,“据我们测算,高速开通以后,运输成本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路通则业兴,业兴则民富。随着交通路网的不断加密、联通、升级,巴中在交通扶贫中大力实施“交通+”工程:着力实施“交通+扶贫”工程,将提升县乡道、打通村道联网路、延伸村内通组路作为重点工程,全力构建外联内畅、安全便捷的农村路网,夯实区域扶贫基础;着力实施“交通+旅游”工程,以“快进慢游、路景相融”为导向,高品位打造乡村旅游公路,做亮“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公路品牌。同时,着力实施“交通+产业”工程。
  2017年3月16日,在云台镇龙尾村、柳朱公路旁的茶园里准备开采春茶的蔡方儒高兴地说:“柳朱公路的修建,对三十二梁片区的产业带动非常大。”蔡方儒是平昌县秦巴云顶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口中的“柳朱公路”起于石垭乡柳树店,止于邱家镇朱家湾,途经石垭乡、云台镇、邱家镇,总长9.667公里,是三十二梁片区群众上巴达高速的快捷通道,也是一条产业大通道,沿线栽植有1.1万多亩茶园,辐射带动邱家镇、鹿鸣镇共栽植有3万多亩茶园,并带动沿线青凤镇巴药产业发展,建成龙井、红宝5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