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建设

决战贫困——巴中脱贫攻坚纪实(连载之三十)

发布日期:2022-01-15 10:32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第六章 改革创新激活脱贫新引擎
  第四节:从思想上引领,聚民心育新人


  一、搭建互动平台让贫困群众知政策晓事理
  巴中是农业大市,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市,留守、空巢现象突出,在政策宣讲和组织发动方面存在极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市搭建“三大平台”,确保把党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需求意见搜上来。
  政策宣讲平台主要通过“农民夜校”“晏阳初大讲堂”等,多角度、立体式、常态化、高频次宣传解读扶贫政策,同时,每户贫困户落实一名帮扶干部,每个村建一个乡友微信群,及时权威发布村情民意、解答政策疑问、征询意见建议,扫除政策宣传死角盲区。
  走进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座座新居整齐亮丽,连片产业长势喜人。顺着水泥路村道,长滩河村“晏阳初讲堂”映入眼帘,明亮的房屋里挤满了村民,大家专心致志地听台上老师讲课。
  “讲座时长两个小时,一是晏阳初的侄孙晏鸿国老师讲解晏阳初的事迹及治贫治愚思想;二是农业技术人员讲解种植养殖技术;三是村里的道德模范讲身边的道德故事,弘扬社会好风气。”长滩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巴中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的故里。近年来,巴州区突出载体培育,在114个贫困村全面开办“晏阳初讲堂”,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打造“晏阳初故里”文化名片。
  (一)讲什么“四治”主题弘扬社会正能量
  忙完了长滩河村的讲解,晏鸿国匆忙赶到巴州区枣林镇灵山村,约30平方米的“晏阳初讲堂”里早已挤满了人。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晏鸿国又继续开讲。
  “晏阳初是巴中人,建立讲堂的目的不仅让老百姓知道晏阳初,更重要的是传播他在乡村实验中留下的平民教育思想。”巴州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州区114个“晏阳初讲堂”突出“四治”主题,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守法纪、明事理、促脱贫、懂感恩”等内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评选、教育活动,培养和发扬农民“四力”,即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和团结力,决胜脱贫攻坚。
  “晏阳初讲堂”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新平台。为此,“晏阳初讲堂”以文艺教育治“愚”为主题,普及生产生活、法律法规知识,讲解惠民政策和暖心故事,用自编自导自讲自演的“土话俗语”讲兴家立业、创业故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来。以生计教育治“贫”为主题,宣讲产村相融理念、宣传惠农政策、宣讲农村实用技术,转变传统生产观念,做新型现代农民。以卫生教育治“弱”为主题,整治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改善家庭环境卫生,结合送医、送文化、送科技等活动,摒弃陈规陋习,改变落后、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以公民教育治“私”为主题,开展“星级文明户”“孝星”“好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讲感恩向善美德、崇德尚礼的故事,培育文明乡风。
  (二)谁来讲身边人讲身边事
  “身边人来讲,形象生动,我们听得懂。”3月19日,灵山村“晏阳初讲堂”讲解结束后,村民纷纷表示,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大家印象深刻,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在讲堂里,墙上挂着道德模范牌,上面写着每个道德模范的个人简介和事迹。“今天我来讲吴春莲的故事。”灵山村村主任吴三礼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大家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互动、鼓掌。
  学习身边人,感知身边事。今年40余岁的吴春莲是成都亿峰钢结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她不仅事业成功,还爱乡爱民,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2013年她为家乡村道路硬化捐款2万元,为村里两名贫困大学生资助学费和笔记本电脑等共2万余元;2015年为贫困户资助医药费1万元。
  近年来,“晏阳初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基本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讲堂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意义。
  (三)怎么讲探索建立制度体系
  “讲得真好,您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啊?”在巴州区金碑乡庙垭村,讲解结束后,村民们拉着晏鸿国问道。
  “晏阳初讲堂”建设没有先例可循,为管根本、管长远、管持久,巴州区探索建立了制度体系。
  “‘晏阳初讲堂’是村民的活动中心,每次活动开展、打扫卫生、保护讲堂等有专人负责,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巴州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晏阳初讲堂’是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是群众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第一课堂。”
  在巴州区龙背乡,“晏阳初讲堂”的厨艺老师正在认真为村民讲解川菜的做法,大家一边听讲一边操作,犹如一场厨艺大赛。厨艺老师苟元明说,要讲好每一堂课,都要深入群众中去,知道老百姓想学什么、能学什么,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确保每次活动让群众受益。
  为了让宣讲员讲好每一堂课,深入基层与老百姓交流,巴州区制定了相关政策,解决宣讲员的后顾之忧,确保宣讲员能专心备课、用心讲课、精心评课。
  “晏阳初讲堂”不仅是一个讲堂,更是传播知识文化的平台,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搭建情感交流平台。编印《巴中市脱贫攻坚群众工作指南》,指导帮扶干部用心用情帮扶,拉近与贫困户的心理距离。创新“开门接访、带案下访、疑案陪访、难案评访、跟踪回访”五访工作法,进村入户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化解积怨矛盾,促进情感交流、增进干群互信。
  搭建议事参与平台。建立“村民议事堂”,对脱贫攻坚重大事项事前充分沟通、事中全程监督、事后全面公开,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实行“三不三议三自主”的扶贫项目选定机制,严格发改、财政、审计、项目乡镇、村民代表和村民委员会“五方会审”资金监管机制,推行“部门、乡镇、村民代表和施工单位“四到场”的竣工验收机制,确保每个项目管得久、靠得住,社会认可、群众满意。(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