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建设

决战贫困——巴中脱贫攻坚纪实(连载之二十七)

发布日期:2022-01-12 11:01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第六章 改革创新激活脱贫新引擎
  第二节 从投入中破题,用小钱撬大钱


  二、撬动金融资金
  脱贫征程中,很多贫困户面临同一个难题:欠债多,启动资金筹借困难。从银行贷款?这些无担保没抵押的贫困户“连想都不敢想”。在巴中,银行却携带资金走村入户,为贫困户雪中送炭,这得益于巴中市创新金融扶贫的一项探索。
  为解决银行愿意贷、群众贷得到、资金用得好的问题,巴中分级设立基金,由市、县(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每年7500万元;每个贫困村设立15万元至20万元风险基金,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用于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或直接借用周转。具体来说,巴中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分别按辖区内扶贫小额信贷余额的2%、5%建立不良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用于补偿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损失。贫困户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无法偿还贷款的,未偿还额度的70%由风险补偿基金承担、其余30%由承贷银行承担。为引导贫困户按时还款结息,保障银行机构资产权益,还实行了“先还款、后贴息”的方式,对贫困户申请的扶贫小额信贷利息,财政进行全额贴息。此外,财政部门每年按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额的1%给予银行机构补贴。
  在降低银行风险方面,巴中创新实行“5221”差异化评级授信,开发了农村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将全市所有贫困户信息(包括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资产负债信息、贷款信息、致贫原因等)全部采集入库并动态更新;制定了贫困户信用培育方案,出台了《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办法》,为贫困户量身制定评级授信指标,将10余项常规指标优化为4项,形成“5221”信用评级体系,降低对贫困户家庭已有资产的比重,推动评级授信“主要看资产”向“主要看信用”转变;设置授信评级1至5级,对应贷款额度为1万元至5万元,由村初评、乡镇复评、县区公示后,录入农村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整个评级过程公开、透明。目前,巴中市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已实现100%全覆盖,评级结果共享至金融机构和农业、税务、财政等30余个政府部门,银行机构乡镇网点均可登录数据库系统进行信用信息查询,解决了贫困人口信用信息不对称和部门信息“孤岛”问题。
  截至2019年末,巴中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05亿元,累积支持4.77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3.01%,占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73%,基本满足了有发展意愿、有生产能力贫困人口的资金需求。
  每年4月,正是小龙虾苗种投放和日常管理的关键时期。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村民许照军早早起了床,来到龙虾养殖基地忙前忙后。
  许照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妻子身患残疾,孩子要读书,一家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没本钱、没思路、没手艺,只能吃劳力饭,怎样才能脱贫?”许照军有劲使不上,干着急。正为难时,鹦鸽嘴村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找上门来。
  “咱们村不少人发展种养业脱了贫,你也可以试试。没本钱银行给你贷,5万元,不用抵押、不用担保、没有利息(财政贴息),这是专门为贫困户出台的金融扶贫政策。”
  “能不能挣钱?就怕到头来外债越欠越多,日子越扶越贫……”许照军心里没底。
  “技术有人带,销路上村里也会尽力帮衬,你怕啥?不试试咋知道行不行?”鹦鸽嘴村党支部书记黄吉祥为他鼓劲。
  一席话毕,许照军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2015年,许照军贷款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用于购买葡萄果苗和小鸡。2018年,投产的2亩葡萄加上300只鸡和其他收入有近6万元,还贷款的钱有了。
  “账清了!”贷款到期前,许照军去了一趟银行。回家后,他从衣兜里摸出一张银行还款凭证,用手掌抚平,塞进户口簿的塑料封皮里。压在他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脱贫后,许照军发展种养业的底气更足了。“黄书记,我打算再贷5万元。”许照军说。去年,他和朋友共同出资20万元成立了龙虾养殖基地。由于刚起步,龙虾还未投产,他还差5万元的周转资金。没过几天,他就接到通知去银行领贷款。
  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了钱的问题,如何用,尤为关键。黄吉祥介绍,一开始,这笔扶贫贷款就把发展产业锁定为投向目标,致力于提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这笔贷款只能用于发展养殖种植等产业,而不是修房造屋等消费型支出。
  “有了产业和信用保证,所以贷款给了谁、贷款做什么有的放矢,所有审批按流程,5个工作日之内到位。客户经理与村干部联合办公,让贫困户从贷款申请到获批,只跑一次银行就可以了。”黄吉祥说。
  在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的同时,鹦鸽嘴村驻村帮扶队和村组干部反复宣传教育,培养诚信意识,村民心中形成了“按时还款,赖账可耻”的观念。
  鹦鸽嘴村共有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数额从2万元到5万元不等。2019年6月开始,贷款逐步进入还款期。到去年底,最后一位贫困户如期还款,无一违约。
  三、用活社会资本
  2018年3月,巴中发起设立的37.5亿元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进入实际运作阶段。该基金分为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有助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潜能。鼓励和吸引更多非公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创业,由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既可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也可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延伸和可持续,释放贫困地区的市场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20年6月,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达到14个,合计投放金额12.2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项目5个,合计投放金额4.65亿元。
  其中,股权投资基金是由巴中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秦巴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同创九鼎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利用九鼎投资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和资本运作能力,为巴中培育优质本土企业,引进符合巴中区位优势的外来企业,并借助九鼎投资本身和已投企业的力量为巴中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实现对四川宝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等2个项目投放资金2.4亿元。
  产业发展基金是支持巴中重点产业和相关领域发展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初期规模15亿元,远期目标力争将产业基金规模做到50亿元以上。该基金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将主要投资于巴中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切实为我市脱贫攻坚、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生态保护等重点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对巴中秦鼎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德健南江黄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5个项目投放资金9.6亿元。(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