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能人

精准扶贫监督的凉山实践

发布日期:2018-05-15 09:56 文章来源:凉山日报   浏览击量:

  凉山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和非常关心的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资金项目多、领域多,监督执纪点多面宽难度大,仅2017年投入的扶贫资金多达175.5亿元。为保障每一分“造血钱”真正用在贫困群众身上,做到“项目建好,干部不倒,群众说好”,全州纪检监察干部奋战在路上——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尚有贫困村1118个,贫困人口49.1万,脱贫攻坚是凉山当前最大的政治、最艰巨的任务。2015年,中央的脱贫攻坚号角刚刚吹响,凉山州纪委第一时间启动了以“廉政教育大宣讲、正风肃纪大督查、扶贫惠民资金大检查、监督执纪严问责”的“三大一严”专项行动,做实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为脱贫攻坚提供铁的纪律保障。

  沉下去说请上来讲,唤醒法纪意识,将精准教育层层传递到末梢

  “今天的警示课全程彝语,我们都听明白了。看了很多案例深受震动,回去也要告诉其他村组干部不要乱整!”走出州法纪教育中心大门,布拖县包谷坪乡宪次机乃村的村主任莫什子嘎感触很深。

  510日,为期两个月的“争当守纪明白人·誓作脱贫领头羊”2018年全州贫困村主任集中警示教育活动拉开序幕,来自全州11个贫困县的1118名贫困村主任走进州法纪教育中心,通过看片、观展、讲授、点评、反思“五步法”,接受专题警示教育,提醒他们勿忘宗旨、遵规守纪、服务群众。去年,全州1618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也被“请上来”接受了警示教育。

  2015年以来,为防止扶贫资金项目在“最后一米”出现问题,凉山州纪委在全州启动了“廉政教育大宣讲”。州纪委班子成员带着扶贫领域警示教育“一书一片”分赴全州17个县(市)开展脱贫攻坚纪律宣讲;县市纪委班子成员到乡镇宣讲,乡镇纪委书记再到村组宣讲……各县市使用“汉、彝、藏”等语种,通过坝坝宣讲、流动课堂、火塘夜话、马背上的廉政宣讲、农民夜校等平台,采取印发资料、走村串户、点题问答、讨论反思、座谈约谈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教育宣讲活动3745场次,印发宣传资料38.23万份,覆盖全州2072个贫困村,做到形势任务、扶贫政策、纪律要求、举报方式“四个讲清楚”。

  以法纪教育中心为龙头,州纪委整合凉山监狱、荞窝监狱、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等7家挂牌“廉政教育基地”,建立起“1+N”警示教育模式,多形式拓展阵地,开展进监狱、听庭审、重走长征路等“点单式”教育,抓住关键人群,上下联动真提醒、严警示。组织“家是守望·廉是基石”教育活动,全州1336位县处级领导干部配偶到州法纪教育中心接受警示教育,引导他们营造良好家风,不乱吹“枕边风”。以扶贫领域案例为警示,分级组织乡科级干部2.1万人次开展纪律教育,把责任传递到人。分7期组织1035名乡镇纪委书记开展“打铁必须自身硬”专题培训,增强基层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

  “每一堂课、每一场活动,都要让在场的党员干部受到触动和影响,让那些还‘跃跃欲试’的干部自觉收敛止步,明白必须在纪律和规矩的框架下行事,这是检验我们大宣讲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张力表示。

  制度先行层层督查,织密监督网络,将精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火塘边”

  20172月,昭觉县甘多洛古乡瓦莫村的“嘎则西”廉情员勒史尔吉,在走访中收到群众反映:早在2013年就下发的地质灾害补助安置款有两家一直没有领到。勒史尔吉立即将问题线索反馈到乡纪委,因为涉及乡党委政府,乡纪委随即上报县纪委。

  “嘎则西”在彝语中是“火塘边”的意思,在彝家,坐在火塘边的都是亲人。近年来,昭觉等县在贫困村建立了“嘎则西”廉情员队伍,西昌则在全市231个村、40个社区建立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重点收集扶贫领域问题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于“嘎则西”廉情员们走访了解的情况,县、乡两级纪委建立“民情台账”,清单式解决群众诉求,逐一回应群众期盼。

  “调查组一进甘多洛古乡,‘嘎则西’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带着我们仅用两天时间就把相关证人、证据找齐补足。”20173月,昭觉县纪委对甘多洛古乡扣留瓦莫村地质灾害搬迁补助款14万元的问题进行了查实。725日,乡党委书记马呷且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乡长某色曲体受到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

  这是凉山州统筹资源织密监督网络、层层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的做法之一。

  州纪委紧盯资金项目,召集相关单位健全扶贫项目库,查找解决扶贫资金运行的廉政风险点,针对扶贫领域容易发生腐败的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制定《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实施意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规范财政监督、绩效评价、投资评审。推行“县级财政报账”和“村财乡管制”,所有扶贫资金均专户专账管理,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州、县(市)、乡(镇)、村组四级公开公示制。雷波县成立扶贫资金监管中心,冕宁县组建三级扶贫资金监管机构,布拖县探索建立扶贫资金大数据监管平台,大力提升了监管实效。

  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完善“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平台,今年向1118个贫困村发放彝汉双语、图文并茂的《告村民书》,告知违纪形式、公开举报方式、设立举报箱。州、县每季度开展一次问题线索大起底,实行台账管理。州、县()媒体同步开播“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脱贫攻坚专题节目,以媒体监督有序引导群众监督。

  州纪委每季度组织发改、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开展1次一线督查,县纪委每2个月开展1次督查,应用大数据筛查等先进手段,今年已精准发现问题线索12起。2017年以来州县两级专项巡察79个扶贫部门、103个乡镇、412个村,发现问题415个,移交纪委立案59件。

  州、县、乡三级纪委不留死角地织密精准监督网络,坚决杜绝扶贫资金出现“跑冒滴漏”“挤占挪用”“雁过拔毛”,确保每分“救命钱”“造血钱”都真正用在贫困群众身上。

  追责问责不讲特殊,下深水正风肃纪,实施精准惩处形成反腐高压

  327日,为感谢村镇干部对自家烤烟生产的支持,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烟农何早日买了猪羊和香烟啤酒,在镇政府食堂宰杀请客。荞窝镇党委书记李宗强和镇村干部等11人陆续赶来赴宴,饮酒烤肉从中午1点开始直至当晚7点才结束。当天,凉山州委脱贫攻坚督导组于下午4点来到荞窝镇,闻讯赶来的李宗强满身酒气、略带醉意地出现在督导组面前……45日,普格县委召开全县干部大会,专题通报这起顶风违纪案件,分管县委副书记作检讨。49日,普格县纪委给予李宗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其荞窝镇党委书记职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因监督责任缺失被诫勉谈话。所有参与干部分别按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批评教育。

  “十八大后,我们解决了‘不杀牛’的问题,十九大后,我们要解决‘不喝酒’的问题!”张力掷地有声。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凉山州纪委瞄准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深入整治扶贫领域调研检查、文件报表过多过滥,以及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等问题。针对制约脱贫攻坚的地方痼疾,治理“杀牛风”,狠刹干部群众婚丧喜庆事宜铺张浪费之风;出台“禁酒令”,严管党员干部违规饮酒、酒后违纪的不良风气。去年以来,全州深入开展乱作为慢作为、乱办酒宴、乱告诬告、乱打领导旗号“四乱”专项整治,立案382件、处理572人。

  对于扶贫领域“微腐败”,凉山州委明确提出:“严守纪律规矩不分民族,严惩违纪违法没有例外,严肃追责问责不讲特殊!”

  全州17个县市层层考核、层层通报、层层追责,通过大督查、专项巡察、资金审计发现问题,同时将来信来电来访、凉山清风网站、凉山清风微信公众号和省、州、县(市)三级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收集的问题,统一纳入台账管理,及时核查处理,适时对账销账。

  2016年以来,凉山已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34件、处分467人,移送司法机关26人,媒体曝光21起。其中县市扶贫移民局局长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缴或清退返还资金1100余万元。对脱贫攻坚中履责不到位、工作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严肃追责问责142人,对扶贫资金闲置超过两年的7个县进行通报,一次性问责51人。今年4月,州纪委在全州开展了“清卡行动”,集中对强农惠农资金“一卡通”进行大清理大整治大规范,严肃处理基层干部贪污侵占、以权谋私等问题,让惠农资金真正发到群众手里。截至目前,已清理问题线索75条,立案查处2828人,移送司法22人,清缴资金300余万元。

  对涉及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查防承接联动治理,针对典型案件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预防腐败意见366条,治理效果评估满意率均达95%以上,真正实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线的效果。同时,探索容错免责制度,对扶贫工作担当尽责且未谋私利,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的,按规定减轻或免责处理。

  “从全州执纪审查统计数据来看,违纪时间发生在十八大以后、涉及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明显减少。‘三大一严’专项行动与脱贫攻坚‘精准对表’,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正风反腐获得感。”张力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