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决战贫困——巴中脱贫攻坚纪实(连载之二十八)

发布日期:2022-01-13 10:30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第六章 改革创新激活脱贫新引擎
  第三节:从政策里创新提速脱贫步伐


  进入“十三五”,巴中市大胆探索,攻坚破难,踏上决战决胜全域脱贫、全面小康的伟大新征程。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年年灾害年年救、年年倒房年年修”的顽疾,全市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脱贫的“头号工程”,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53705户189183人。目前,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全面建成,贫困群众家家住上“放心房”;全市新建成的1320个集中安置点,与3万余户分散搬迁住房交相辉映,宛若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老区面貌焕然一新。
  一、突出规划引领确保“搬得准”
  巴中坚持城乡统筹理念,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精准脱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生态建设相结合,与其余扶贫专项规划衔接,编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连片综合规划和点位规划,力求规划科学系统、操作性强。
  搬迁对象“准”。深入宣传政策,让干部、群众了解政策、吃透政策。聚焦安全隐患区、资源匮乏区、基础配套艰难区、工程移民区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户,采取“三看三评三审”(看区域环境、看扶贫成本、看房屋状况,院户评、村组评、村民大会评,乡镇初审、县区复审、市级审定),精准识别,锁定对象。“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53705户189183人。
  项目落地“准”。严格执行政策,尊重群众意愿,安置地点群众议、建设模式群众选、主导产业群众定。在安置点选址上,坚持选址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一并考虑,做到“三靠五进六不选”(靠园区、靠景区、靠产业基地,进城区、进集镇、进社区、进乡村旅游区、进中心村和聚居点,有地灾隐患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纳入生态功能区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在建房标准上,坚持“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搬迁户建房面积人均不超25平方米、户均生产附属设施不超30平方米,即使6人以上的贫困家庭也严格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不搞豪华装修,确保建成的房子有人住、当年建设当年入住。在脱贫路子上,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配套项目,实施巡回免费诊疗让生病群众“站起来”,实施教育救助让每个孩子有学上,实施技能培训让每户有1—2名技术明白人,兴建产业让贫困群众有事干,对无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众实施政策兜底,确保搬迁与脱贫同步走。
  进度台账“准”。按照“五年任务四年完成”计划,倒排搬迁任务到年度,年度计划细化到季到月、落实到村到户,运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全程动态监管,搬迁一户、脱贫一户、销号一户,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全市2016年搬迁10728户,2017年搬迁14948户,2018年搬迁26034户,2019年搬迁1995户,做到应搬尽搬。
  “我家里有5口人,过去就住在破旧的土坯房内,经过申请评为贫困户后,自己只出了5000元,就搬到了125平米的小洋楼里。”南江县寨坡乡溪口村贫困户张敏介绍,本来自己想修大一点,但村里劝说,考虑到经济条件,建房面积每人控制在25平方米内。
  “扶贫干部也说了,如果以后我家条件好了,现在的户型也给我们预留了扩建的位置。”张敏说,既考虑到不因建房而再次返贫,也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这让一家人觉得这新房住的真值。
  搬出穷窝子过上好日子,我市坚持“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严格执行“搬迁房户均自筹不能超过1万元”的政策,严格遵守政策规定的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建筑面积界线,明确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未验收销号、稳定脱贫前,不得自主举债扩建。
  巴中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中,在房屋设计上也有不少创新。比如宏福村,新居分两种样式修建,50平方米的建成一层平房的形式,方便未来自行加盖第二层;50平方米以上的预留两个阳台,贫困户脱贫后,可根据需要把阳台改建成房屋。
  既要避免“超标”,又要满足住房需求,确保贫困群众搬得起、住得下,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宏福村贫困户廖祥云就是其中之一。70多岁的他和儿子相依为命,住进50平米的新房,自筹不到4000元,“别看我家房子小,但是厨房、卧式、客厅、卫生间都有。”廖祥云说,过去住在低矮潮湿的土墙房子里,走在村里都抬不起头,儿子也说不上媳妇,自从搬进新房后,两父子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家里的经济建设也搞起来了,房前屋后养起鸡鸭,农闲时就到村里的丹参产业园就近务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