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决战贫困——巴中脱贫攻坚纪实(连载之三十五)

发布日期:2022-01-26 09:30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第七章 社会扶贫暖巴山
  第三节 定点帮扶:初心如磐 枝叶关情


  定点扶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利用自己的资源,以贫困区域的重点贫困县为主要帮扶对象,与贫困地区合作以帮助其脱贫致富的一种开发式扶贫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党政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扶贫工作。2011年以来,巴中市始终坚持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争取上级对口帮扶,全力调动市、区县部门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定点帮扶力量已经成为巴中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省定点帮扶:帮在关键处扶到点子上
  2018年10月,《巴中日报》报道了平昌县驷马镇陇山村创新推出“村民说事会”制度,昔日问题多的小村子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如今成了“五零村”。其部分内容如下:
  “过去村里打架、闹事、上访等问题特别多。”村支书李明国说。而如今的陇山村成了零违规违纪、零上访、零安全事故、零治安案件、零刑事案件的“五零村”。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村民说事会”这一制度的创新。
  “我们每个月都要到村民家中去走访,收集说事议题。然后在说事会上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能够当场答复或者解决的问题,村级干部一律当场处理,假如遇到不能当场答复或解决的,就必须由村委会等讨论,然后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日程和方案,并予以公示。”说事长王天兴介绍,陇山村还充分发挥村民评事制度,每季度有固定的评事日,主要是由说事长组织群众,对村干部听事办事的态度和效率进行民主评议、测评和质询,从而使说事会起到监督的效果
  ……
  “现在村里的财务支出、实施项目、资金怎样安排,我们都非常清楚。”村民王碧友说,村级账务公开后,老百姓都十分满意。
  ……
  “有话好好说”,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然而这种文明进步的背后是基层治理日趋完善和治理更为温和的体现。借助“村民说事会”制度,陇山村还成功打造了法治广场、法治大院、法治走廊、法治路标系统,将依法治村和村民自治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政通人和村美民富。2016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也因此成为巴中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样板村”。
  从一个“问题村”到“全国民主法治村”,再到依法治村的“样板村”,山旮旯里的陇山村实现了完美蜕变。当地群众说,这都是国家司法部帮得好。
  2003年,平昌县被确定为国家司法部定点帮扶县,所辖的驷马镇陇山村为定点扶贫村。近年来,司法部不断利用自身优势,找准基层法治“弱点”,实行整体发力,推进法治扶贫。
  物资扶持强化司法行政履职保障。司法部下拨资金472.8万,其中安排陇山村资金72.8万,拨付司法局资金350万,拨付商务局资金50万。2017年以来,司法部捐赠平昌学生普法读物10万册,捐赠陇山村电脑5台、司法局电脑5台;中国法制出版社和法律出版社分别向平昌县44个司法所捐赠法律图书,价值49.4万。
  项目扶持加强司法行政阵地建设。司法部协调中央财政下拨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资金444万,协调中央财政下拨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项目司法所建设经费273万,协调省级财政下拨司法所建设经费42.9万,协调省司法厅下拨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补贴136万元,省司法厅下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经费30万。
  多年来,司法部关心关照平昌县司法行政队伍发展,先后在“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培训班”“全国人民调解师资培训班”“全国司法所长示范培训班”“全国律协县域律师培训班(第一期)”等司法部组织的各类培训中为平昌司法行政专门预留名额,让平昌县司法干警职工能够“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为锻造一流的司法行政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国家司法部的物资扶持、项目扶持、智力扶持增强了平昌县法治教育渗透力,提升了全县党员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推动平昌县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果说司法部定点帮扶平昌帮到了关键处,那么中国工商银行定点帮扶南江县和通江县则帮到了点子上。
  南江县、通江县均是国家贫困县,不论是教育、医疗,还是产业发展和资金上,都是短板。自1995年中国工商银行定点帮扶上述两个县以来,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扶贫思路尽最大能力帮助支持其发展。
  过去通往未来需要一座桥梁。贫困通往小康也需要一座桥梁。
  “这座桥,解决了我们老百姓长期的‘心病’”。每天早上、下午,凡是上学时间,通江县陈河乡陈家坝村村民张又明的孙子走过“爱心溪桥”去陈家坝小学上学。
  张又明说,这多亏了工商银行。学校旁的这条小河,河水虽不很深,河道却很宽。以前,河内乱石林立,全年很少有枯水季节,学校对面的学生上学必须踩水,上学、放学都靠父母接送。为减轻乡亲们的负担,当时李佐英老师就主动承担起背送学生过河的重任。
  曾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如今已经退休的李佐英回忆:“每天早上我都要蹚水到河对岸迎接学生,把孩子一个个接到学校,放学后,又一个个送到对岸。枯水季节时,我就背一个小个子,还牵一个大个子过河。河里水位升高时,我就只能一个一个地背。”
  38岁的闫纯军,是李佐英背送的第一届学生,他回忆说:“那时,李老师每天要挽着裤腿,在齐膝的河水里来回四五十趟,花一个多小时才能把所有学生背过河。那时候,我们非常希望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桥来改变大家的出行。”
  帮,就要帮到点子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捐资并组织修建了“陈家坝爱心溪桥”,从此这里的孩子们上学、乡亲们出行方便了。
  教育扶贫给孩子希望。为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学和学生生活条件,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问题,1995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工作方针,24年累计为两个定点扶贫县捐资4000余万元,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助教活动,修建校舍、宿舍、厨房,捐赠配套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学生,表彰优秀乡村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助教工作体系。
  为解决贫困地区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水平较低、群众就医难等问题,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率,工商银行结合白内障等地方病及贫困孕妇无条件到医院分娩等情况,开展“中国工商银行光明行”活动,实施“母婴平安120”项目。开展医疗设施捐赠援建及义诊活动。筹集医疗扶助基金,实施贫困人口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特色产业保险等“扶贫保”项目,确保贫困户100%全覆盖。
  从建爱心溪桥到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支持,中国工商银行24年对口扶贫结出硕果。2018年,南江县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通江县实现脱贫摘帽。
  国家机关、企业走在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农工党四川省委、四川省国家安全厅、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四川省铁路局、四川省路桥集团、四川省卫生职业康复学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能源监管办、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建筑学院、省中铁二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中测院、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铁二局等21家省级部门和3家企业紧随其后,对巴州区、南江县、恩阳区、通江县、平昌县进行人力、财力、智力上的帮扶。新居建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了,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了,在国省部门、单位定点帮扶下,巴中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