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丰收的色彩——我市广大乡村迎来金秋收获季

发布日期:2022-08-30 11:04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玉米黄了、高粱红了、大豆熟了、葡萄甜了……又到一年秋收季,喜看稻菽千重浪。丰收来之不易,特别是今年的高温干旱给庄稼带来重创,经过抗旱保灌,粮食丰收更加来之不易。当前,广大农民抢抓农时,奋战田野,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绿色

探访点位:恩阳区来凤村

青大豆丰收 上门收购不愁卖

3bc48a5de99f22c906f94c3a2d4900ee06.jpg (800×450)

 图一:采购商到来凤村收购青大豆。(资料图)

近段时间,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大豆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近年来,恩阳区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农业产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来凤村青大豆种植园内,一串串颗粒饱满、沉甸甸、绿油油的青豆荚挂满枝头。现场的采收工人忙得不可开交,短短几个小时就采收了七八袋青大豆。

“我们这里优质的土壤、适宜的温度为青大豆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其生产周期短、投入成本低、收益见效快,越来越受当地老百姓欢迎。”上八庙镇副镇长彭俊勇说。

“全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涉及全镇9个村(社区)。”彭俊勇介绍,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要求,全镇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并出台了上八庙镇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方案,方案中对范围、任务、技术模式,甚至大豆种植播种的数量、窝距、株距、施肥等都有明确数值,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同时还能增收。

彭俊勇介绍,以前上八庙镇也进行过蔬菜种植,但是由于资金匮乏、经验不足、销路窄等问题,收益并不明显。在总结经验后,村镇通过不断探索农业发展道路,积极找寻订单资源,在多方考察后与四川黔川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合作。

今年青大豆采收是上八庙镇与四川黔川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后第一次订单收购。“大豆不愁卖不出,都是订单合作,这也提高了我们的种植积极性!”多名种植户表示。

四川黔川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采收负责人陈俊飞介绍,企业与村“两委”签订结对帮扶合同,村里负责提供土地、人力,公司提供技术指导、销售。一纸订单,解决了销路问题,让农户心里有了底。这次在来凤村收购青大豆,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彭俊勇表示,下一步将聚力“模式创新”,全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该镇计划种植青大豆2000亩、莴笋300亩、豌豆尖2000亩,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实现10万元。

紫色

探访点位:恩阳区安居村

葡萄挂满园 “串起”村民致富路

3bc48a5de99f22c906f94c3a2d4900ee04.jpg (800×534)

图二:安居村村民将葡萄打包。

巴山八月,硕果飘香。8月25日,走进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200亩碧绿的葡萄园里,郁郁葱葱的藤蔓上枝繁叶茂,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正值葡萄收获季节。在何家坝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少村民正忙着分拣、装袋、过秤……“自引进合作社后,我们不仅可以将土地流转出去,还可以到园区打工挣钱。”村民周琼玲表示,现在一年的土地流转费加上务工费,差不多能有2万元左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在发展葡萄产业之前,当地村民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较低,导致本地不少劳动力流失。为扭转这种局面,2014年,安居村引进业主沈磊成立何家坝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村种植了200亩大棚葡萄,相继种下无籽巨峰、阳光玫瑰、红地球等16个品种,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升葡萄品质。

“现在葡萄园主要销售模式分为线下和线上,同时利用举办采摘节活动的方式带动快速销售。目前我们运输所走的路是园区产业路,完全是由政府出资修建,同时政府部门还为合作社提供水电等相应设施作保障。”沈磊介绍,如今,葡萄基地产量逐年递增,今年产量将近40万斤,远销成都、重庆、南充等地。

一串串翠绿色、紫红色、炭黑色的葡萄密密麻麻地挂在葡萄架下,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游客们在葡萄大棚里尽兴体验采摘乐趣。山好水好葡萄香,带动了生态旅游热。围绕采摘葡萄体验农家风情,一系列风情农家采摘活动次第开展,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走进恩阳,感受乡村自然气息,体验浓郁的乡情民俗。

借助葡萄产业发展的东风,安居村围绕葡萄基地以及果园、村庄、道路沿线打造乡村旅游点,激活了“农旅融合”第三产业的兴起。“接下来,我们将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葡萄种植示范基地为依托,坚持把葡萄产业做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努力绘就‘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安居样本。”安居村党支部书记蒲光敏信心满满。

黄色

探访点位:南江县白鹤咀村

金银花套种玉米 一地多产又增收

图三:白鹤咀村村民忙着将玉米去壳。(资料图)

本轮降雨来临之前,在南江县仁和镇白鹤咀村500余亩金银花产业园区内,村民们将套种的玉米全部晒干归仓,而地里套种的大豆同样长势喜人,豆角饱满,即将迎来丰收。

白鹤咀村属于南江较偏远的乡村,当地村民平时多以外出务工为主。2021年,当地开始启动金银花园区建设,整理500亩土地栽种金银花,但金银花需要2至3年的管护期后才能进入采摘期,如何合理利用园区内的空隙土地,曾一度困扰着当地村干部。

今年年初,我市确定了粮食播面510万亩、产量38.9亿斤的目标任务,其中大豆扩种9.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30万亩、约占全省的10%,这无疑给白鹤咀村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全村决定在金银花地里套种玉米大豆,不但合理利用了空隙土地,也能更好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的包谷(玉米)长的很好,个头比筷子都长,个个颗粒饱满。”村民陈桂香就住在园区附近,年过六旬的她平时在园区务工,每天可挣60—80元不等的收入,一月可挣1000多元。

10多天前,白鹤咀村的玉米开始进入收获期,一组组长赵德昌立即组织村民进行收割。“这些包谷长得太好了,30多个包谷就能装满一背篼。”陈桂香说,部分村民负责对包谷去壳,随后晾晒,目前这些包谷全部归仓。

白鹤咀村支部书记陈昌勇告诉记者,今年套种的玉米能收获15000多斤,按照1.5元每斤算,仅玉米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加上接下来即将收获的大豆,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白鹤咀村,今年以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大豆增产增收,我市紧紧扭住用地、农机、种子、补贴、科技“五个关键”,用好撂荒地、田埂坡台地、低产低效经果林地等,深挖大豆扩种潜力,多举措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通过目前长势来看,全市大豆通过带状复合种植丰收在望。

红色

探访点位:巴州区土门村

高粱熟了 村民乐了

3bc48a5de99f22c906f94c3a2d4900ee07.jpg (800×600)

图四:水宁寺镇土门村的高粱。(资料图)

初秋时节,正是高粱成熟季。在巴州区水宁寺镇土门村,绵延成片的红高粱红遍田间地头,饱满的粱籽挤满了穗头,在微风中摇曳,不时泛起阵阵“红浪”,一幅喜人的丰收画面在田野间展开。近年来,土门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壮大高粱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土门村种植高粱有上百年的历史,很多老百姓都有种植经验,但是由于近年来年轻劳动力外出,大多土地都撂荒严重。”水宁寺镇土门村党总支书记熊杰介绍,今年4月,土门村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村干部积极推进撂荒地复垦复耕工作,将该村240余亩闲置土地统一开垦出来种植高粱,并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经过4个多月精心管理,目前全村百亩红高粱陆续迎来收割期,预计亩产可达700斤,收割高峰期可吸纳就近务工百姓700余人,人均增收可达2000余元,有效促进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之前没什么额外收入,自从我们村开始规模种植高粱后,来这务工一天就能挣100多块钱。”望着家门口发展起来的“火红”产业,村民李权然喜笑颜开。

熊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村集体种植的200多亩高粱外,村民们自己还种了近300亩,全村一共种植了500余亩高粱,预计当年可收获高粱35万斤左右,按照每斤2.5元左右的市场价来算,土门村今年高粱的产值预计可达87.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的高粱产值为42万余元。

种得好,卖得出,才能彻底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如何让高粱给村民们带来更好的“钱”景?如何让老百姓安安心心一起种高粱?土门村村干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今年6月,村集体直接兴办经营性村办企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最大限度保障种植户的利益。

“我家今年种了13亩高粱,总产量近万斤,之前还愁销路呢。”前来销售的村民谢仕明和记者拉起了家常。“村干部考虑周到,3块钱一斤统一收购我们种的高粱,我们便没有后顾之忧了,明年我还打算扩大种植面积。”

谈及该村下一步打算,熊杰滔滔不绝:“我们准备和大酒厂合作,把自己酿出来的酒销售出去。另外,再通过窖藏的方式提升酒的品质,引导村民利用酒糟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