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巴中动能”

发布日期:2022-09-28 11:23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今年取得的成绩
  全市今年争取到位各项资金15.78亿元(中、省衔接资金13.5亿元;东西部协作资金1.83亿元;省内对口帮扶资金0.45亿元),新增监测户985户3103人,累计解除风险3286户9584人,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增收“百日行动”,无漏测失帮,动态监测数据质量、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探索的“盯村抓户”、“五级网格”动态监测体系、“巴山红色贷”金融项目等做法获得省级充分肯定,其中“盯村抓户”在全省推广;创新实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市级部门联审备案管理制度,被全省推广并纳入省级项目库管理编报指南;累计向国省推送全球减贫案例等14大类200余篇;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市委“三确保一力争”年度目标,各项工作行动快、推进实、亮点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实现“五连好”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

  做好保障 兜牢群众生活底线
  这两天,在巴州区大茅坪镇红垭村,村民杨秀华正拄着拐杖在房前屋后做康复性训练。“很感激,很感动。在如此困难的时候,政府一直在帮助我们。”杨秀华说,10年前,丈夫因病去世,而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欠下了不少外债。“那个时候我家2个孩子都还没长大,家里又欠了不少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杨秀华说,政府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到她家核实情况,没过多久她就被纳入了低保范畴,每月能领到900元,“生病去医院的话,还可以报销,生活基本上不成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认真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严格落实“渐退制度”“刚性支出扣减”“单人保”等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稳步提高保障标准,上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多项民生兜底保障标准,确保兜住低收入人口生活底线。
  同时,依托“一库两平台”,将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等40余万名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加强部门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的联动机制,加强大数据分析比对,及时预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精准掌握未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员信息,指导督促各地逐一摸排核实,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相应的救助帮扶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此外,我市还全面推进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街道)改革,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全面落实“小金额先行救助”“一事一议审批”“急难发生地施救”等措施,确保快速反应、及时救助。加强资金保障,强化资金监管,严禁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截留救助资金,统筹用好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下达兑现。
  截至目前,我市共核查预警线索1.7余万条,纳入低保8507人、特困供养78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7.12亿元,全市29.89万低保对象(含13.56万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生活得到有力保障,11.78万孤儿、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得到党委政府及时救助关爱。
  稳产促就业 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近日,在恩阳区明阳镇林家庙村,空旷的田野里到处都留有没来得及收拾的稻茬,村民邱仕军起了个大早,裹紧了衣裳,扛上了锄头,就去自家地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现在刚收了稻谷,这段时间把田里收拾一下,准备种点油菜。”邱仕军说,今年他一共种了20多亩地,前些天收了1.5万余斤稻谷,趁着空闲时间再种点秋蔬菜,今年的收入又会增加一大截。
  今年以来,我市强化农资农机服务保障,抢时栽播晚秋粮食40万亩、秋蔬菜30万亩,补足大春农业因旱受灾损失。加大秋茶开发利用,推动茶农收入增加。积极稳定存栏、推动出栏,确保全年生猪出栏337万头以上。大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带动群众增养小家禽,确保畜牧业助农增收。加快“鱼米之乡”项目建设,推动水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渔业收入增长。
  全面推动落实《巴中市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六条政策措施》,优化就业创业、疫情防控服务,拓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渠道,确保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稳定在110万人左右;持续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全年实现农民工劳务收入200亿元以上,稳定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同时,加快推动惠农政策落地兑现,确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动物防疫员补助等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兑付,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及奖补政策及时到位,切实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此外,国调、统计部门定期组织调度分析,实行农民增收情况旬调度、月会商,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有效提高调查点记账质量。目前,根据行业调度和支撑分析,随着6月以来全市宏观经济逐步向好、疫情和高温伏旱叠加催生的近郊游持续火爆、撂荒耕地整治扩种大豆玉米喜获丰收、农民增收受疫情及特大旱情影响相对较小等利好因素影响,全市农民增收形势正积极向好,能够实现全市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多措并举 夯实农村供水基础
  “没想到我们这坡上还能用上这么干净的自来水。”家住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中营村的村民李思俸高兴地说。“以前,我们碰到干旱天气,吃水都是个大问题。”李思俸说,以前村里就几口水井,因为吃水的问题,乡亲们还经常闹得不愉快,水质也没有任何保障,非常恼火,“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打开,干净的水就出来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不间断供水到户率、供水水质稳定达标率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按照“规划建设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管网延伸一批”的思路,依托大水源、建设大水厂、构建大管网,全面完成南江县第二批乡镇供水工程(熊包梁供水工程扩建)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巴州区、恩阳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供水网络体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供水基础。
  同时,严格落实水利部门督办机制,强化排查整治,组建了5支农村居民保供水队伍,实行周督导月调度,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切实压实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及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工程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真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级政府、每一个责任主体、每一个责任人。严格落实饮水安全隐患排查及返贫风险动态监测机制,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求,对全市1198处集中供水工程、18752处分散供水工程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落实责任,限期整改销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外,我市还规范运行管理,逗硬落实“严格制水流程管理、严格加药消毒管理、规范净水设施和水池清洗、加强水源管理、强化出厂水水质检测”5项措施,持续推进规范化达标创建,大力推进“公司化+片区化”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畅通市、县(区)、乡镇、村、供水工程管理单位“五级监督举报投诉渠道”,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解决供水问题,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截至目前,我市新开工光雾山片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等千吨万人供水工程7处,争取和落实维修养护资金3860万元,维修村镇供水工程2730处,成功新建规范化供水工程300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规模化供水率达58%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