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跨界融合、抱团“取暖” 、集体领跑……产业振兴路上,他们使出浑身解数

发布日期:2023-06-02 11:24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梳理我市13个“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他们都将发展产业放在首位来抓,足见他们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连日来,记者走进其中4个村,探访他们在产业振兴路上都有哪些实践。
  巴州区三江镇明月寺村
  “业旅”融合走出特色产业路

  发展路径: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为主线,农作物精细种植业、特色规模养殖业及乡村古法酿酒业为驱动的“一旅三业”融合互促
  5月23日,走进巴州区三江镇明月寺村,规划建设的原乡人文旅游示范区项目也在一片蝉鸣声中日渐成型。
  明月寺村地处巴州区西南腹地,恩阳河、茶坝河畔。从上空俯瞰,一条蜿蜒的大河围着村子流过,平整的土地更是为这个村子增添了农耕优势。“我们经过多番尝试,根据我们村独特的优势,形成了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为主线,农作物精细种植业、特色规模养殖业及乡村古法酿酒业为驱动的‘一旅三业’融合互促的产业定位,蹚出了一条‘定位——融合——普惠’的产业培育路径。”明月寺村党总支书记苟云介绍。
  这两天,在明月寺村的田野里,今年新种下的玉米叶子已经伸出了将近30多公分,放眼望去,一整片田野被绿色覆盖。“农旅融合发展要以粮油扩面为引领,切实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防止‘有旅无农,重旅轻粮’的错误思想。”苟云表示,仅2022年全村新增玉米大豆复合种植350亩,整治撂荒地70亩以上。
  “农业发展起来,还必须要提升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农旅互促的产业增效之路。”苟云介绍,他们一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打造产品,无论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还是农产品种养殖或者酿酒新品面市,都是通过对细分市场的调研、感知、把握,随后才确定主打产品与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大大提高了经济收益。“同时还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农民。”苟云表示,他们坚持“务工收入+分红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发展成果更多地留在本村,留给群众,有效提升了农旅融合的社会效益。
  “长久的产业发展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产业培育关键在人。”苟云说,在近年的不断努力下,明月寺村的发展变化巨大,极大地鼓舞了全村村民发展致富的信心,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村民返村创业,该村的圭地械贤种养殖农场就是其中之一。“自我回村以后,村上帮我解决了投产运营中的各类问题,还给我提供了技术指导,还有定期培训。”圭地械贤种养殖农场负责人张佳感动地说。
  通江县杨柏镇朽石坎村
  整合力量一起干 抱团发展劲头足

  发展路径:将零散小酒作坊整合起来,村民带技术组团入股村集体经济酒厂;整合全村劳动力,成立劳务有限公司
  5月26日,走进通江县杨柏镇朽石坎村,在蓝莓基地里,一株株蓝莓树上满是一个个“小灯笼”。一旁刚建好的“巴山肉牛”圈舍场地也迎着阳光矗立在山坡上,不远处的耕地里更是一片绿色。谁也想不到,这个欣欣向荣的地方早在几年前还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十年种粮九年荒,斗米难换一斤盐”,这是朽石坎村村民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前些年,村上大多数村民除了依靠马铃薯、玉米等传统农业收入外,再无其他增收产业和就业门路。“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靠肩挑背磨,年年开荒,村民们就种点玉米、土豆等填饱肚子,村里的年轻人都想往外跑。”今年已经70来岁的村民李尧章想起以前的日子感叹不已。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那就要从发展产业入手,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收入,日子才能一步一步好起来。”朽石坎村党支部书记陈鑫表示,为提高群众收入,村两委决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将村上的零散小酒作坊整合起来,10户村民带技术组团入股村集体经济酒厂。同时整治荒地用以种植小麦、高粱、大豆等农作物,为酒坊提供原材料。“这样可以让大家劲往一处使,全村人都跟着一起干,积极性特别高,效益也很不错。”陈鑫介绍,杨柏镇朽石坎村酒坊自2022年投建以来,已酿酒8000多斤,收益达30多万元。
  除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外,该村还借助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招引大型规上养殖龙头企业四川春凯牧业有限公司入驻,结合愿景规划和整体布局,一期拟发展养殖“巴山肉牛”2000头,目前已完成5000平方米的圈舍场地修建工作,即将入栏500头肉牛。同时拟以流转土地作价、固定资产入股、现金投入及集体委托该企业代养“巴山肉牛”102头等方式入股该企业,村集体投入股份折合价值约480余万元,占该企业总资产的1/10,目前已同四川春凯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
  “要想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多条‘赛道’同时起跑是非常有必要的。”陈鑫表示,他们还采取联农带农机制对现有的280亩蓝莓开展除草施肥日常管护,村民就近务工128人,人均增收2285.71元。同时,村上还成立了巴中市朽石坎村劳务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全村劳动力,采取劳务输出、劳务承包方式,为企业持续不断输送劳动力,并对外开展劳务承包业务,推动村民进一步增收致富。
  平昌县驷马镇鹿峰村村
  集体合作社领跑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路径:按照“村集体+大户+企业”模式,持续巩固提升茶叶产业、蔬菜订单种植
  5月24日,在平昌县驷马镇鹿峰村的新居聚居点,漂亮大气的新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林之间,不远处的桑园、蔬菜园绿油油一片……初夏的鹿峰村生机勃勃。
  "以前做梦都没想过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村民冯大宽说,他家以前一直都是住的土坯房,想要出门买点生活必需品还得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十分不便。"有时候碰到下雨天路也不好走,又泥泞又打滑,下雨天根本不敢出门。"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2018年,他们搬进了新家。"现在这里好了,到处都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我还添置了电视、冰箱,现在的日子才安逸。"
  "我们还全面启动3.2公里联社通组道路建设,整治水毁道路2处,整治病险山坪塘3口。"鹿峰村党支部书记李丽蓉介绍,他们还积极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拆除闲置、危旧房屋7处;建立垃圾清运体系,设置垃圾房1个,实施生活污水整治工程,深化"厕所革命"。
  基础打好了,就要想办法提高收入。这两天,在村上的蔬菜园里,村民冯明聪正和邻居们一起忙着除草、施肥,说起现在的收入,冯明聪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以前村上没有发展产业的时候,我就在家里种点庄稼,偶尔打打短工,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几个钱。”冯明聪表示,自从村上发展产业后,如今这日子不一样了。夫妻俩在园区务工,一年有不少收入,日子再也不用过得紧巴巴的。
  “我们村按照‘村集体+大户+企业’的模式,持续巩固提升150亩茶叶产业,不断实现提质增效。”李丽蓉介绍,他们积极推动村企合作,引进四川建宏丝路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蚕桑种养循环产业400亩,预计今年7月可投产达效;坚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蔬菜(辣椒)订单种植300亩,其中村集体合作社种植100亩,带动群众种植200亩。“我们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新增务工就业岗位20余个,带动群众就近入园务工120余人,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李丽蓉表示。
  恩阳区九镇钟山寨村
  产业旺了民风新 文明乡风促振兴

  发展路径:产业先行,规模化发展道地药材产业;民风改善,“诚信档案”“红白理事堂”带来新乡风
  5月29日,记者走进恩阳区九镇钟山寨村,满山遍野的黄精苗子迎风茁壮生长,套种的玉米苗也使劲往上“蹿”。
  “钟山寨村位置偏远,以前要出去很麻烦,老百姓就各自种点庄稼打打零工,收入很有限。”钟山寨村党支部书记索怀平介绍,归根到底在于没有产业示范带动,后来根据村里的实际,发展起道地药材产业。村里之前也有不少农户种过中药材,但没有形成规模。“借助恩阳区‘一核两环四带多园’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的东风,开始规模化发展黄精产业,区里把技术、保障也送到村,这让我们的信心十足。”索怀平表示,目前村上发展有优质粮油980亩、黄精400亩、川明参360亩。
  对钟山寨村的村民来说,村上发展起道地药材种植产业,这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大变化。“土地流转费、工钱一加,手里活泛多了。”今年62岁的村民索怀强介绍。
  收入增加了,乡风民俗也得改善。这两天,村民罗时明顶着烈日整理着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他的积极,还得从钟山寨村的“诚信档案”说起。
  所谓“诚信档案”,即创新德行发现、评价、奖惩机制,让有德者更有得。建立积分兑现机制,以农户为基本积分单元,建立明细到户的积分管理档案,诚信评议会根据农户的日常表现实行“一事一记录、一季一评议、一季一公示,一季一兑现”,超出基础分值部分按照1分10元标准开展积分兑现。“我们还构建‘以诚授信’机制,除了实物激励,围绕‘以诚授信、服务先进’宗旨,联合市农商银行‘巴山红色贷’项目给予额度授信。”
  除了“诚信档案”,该村还利用“红白理事堂”,按照“共建共享”的理念,采用“村党组织提议+乡贤自愿捐资+村民集体众筹”的模式筹集资金20万元,建成90平方米“共享厨房”、700平方米广场,可容纳150余人举办红白事。通过“一堂”多用,规范了宴席的种类,席桌的标准,发挥理事会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协助红白事操办、开展理事堂日常管护作用,逐步引导村民主动申报登记、自觉接受监督、文明办席,破除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让“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蔚然成风。2021年以来,钟山寨村酒席总量同比减少80%,农户户均减少礼金支出3000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