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创新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系列报道之(一)筑牢“底线网”脱贫不返贫

发布日期:2023-06-08 10:04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编前语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5月30日,我市召开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选择通江县涪阳镇石龙寺村、平昌县得胜镇马灵社区等6个村(社区)现场参观。各村因地制宜,不断提高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即时性、精准性、有效性,推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做法,对推动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具有很强指导价值,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了底线。会后,记者深入这些村(社区),探访他们的“高招”。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脱贫之后如何防止返贫?今年以来,通江县着力构建“五级网格”监测体系,探索“线上线下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监测帮扶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漏测失帮”,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近日,记者走访通江县石龙寺村、长兴村、太平场村等地,探访他们防止返贫的创新做法。
  1 涪阳镇石龙寺村:颗颗青花椒,奏出乡村振兴“椒”响乐
  6月2日,记者来到通江县涪阳镇石龙寺村青花椒产业园,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一颗颗即将成熟的青花椒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椒麻味。“今年的青花椒不仅结果多而且颗粒大,本月中旬将组织人力采摘。这300亩青花椒都是村集体经济的产业,今年至少收入30万元。”石龙寺村党支部书记陈仕军一脸喜悦。
  石龙寺村位于涪阳镇西北部,由原石龙寺村与莲花洞村村级建制调整合并而成,全村海拔在600米以上。石龙寺村与莲花洞村曾经都是贫困村,近年来蝶变为县级四好村、市级重点帮扶优秀村和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在陈仕军看来,石龙寺村蝶变秘诀在于产业找得准,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回到2018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始对该村定点帮扶。如何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如何调动村民致富的积极性?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杨杰,心中早已有了答案。结合石龙寺村实际,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发展花椒产业,帮助村民增收。
  花椒树耐干旱,在山地、丘陵、河滩等地均可种植,病虫害较少。石龙寺村土地大多属于坡地、山地,排水便利,一年四季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花椒树生长。去年5月,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石龙寺村投资建立花椒烘干房,有效降低了青花椒的损耗。同时,在烟草公司的协调下,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对花椒进行技术创新,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找得准,乡村振兴有底气。村民介绍,除了花椒产业,石龙寺村还通过“集体领办+大户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种植天麻、魔芋、清脆李等200余亩,探索“多条腿走路”,丰富村里增收渠道。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也实现了就近就业。今年73岁的石龙寺村1组村民陈志远说,他去年通过在青花椒产业园里务工,收入1.2万元。60余岁的村民罗清华通过在产业园里锄草、施肥等,实现了“灵活就业”,一年收入9000余元。
  石龙寺村还创新建立“532”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收益的50%用于村级公共事务开支、孤寡残弱救济、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保障、干部绩效考评等,让集体产业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30%作为村级产业发展基金,用作综合产业园的管护、培育产业大户的奖补、销售市场的运营等;20%作为549户村民的分红资金,把土地入股、技术指导、奖补支配等进行量化,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统一标准,每年分红。
  据介绍,预计今年,石龙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0万元,真正实现了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集体有收入。
  2 民胜镇长兴村:种养循环壮大产业 激发增收内生动力
  每天清晨,在通江县民胜镇长兴村长鑫富犇肉牛养殖场内,“哞哞”的牛叫声响彻山谷。牛棚内,村民童会兰忙着投喂饲草,随后130头肉牛欢快“就餐”。这里是刚投入使用的村集体肉牛养殖场,5月下旬肉牛才进场。
  长兴村党总支副书记高阳介绍,长兴村是“三合一”涉改村,由原来的黎明村、弯柏树村、民杨村合并而成,全村共1100余户,其中脱贫户140户511人。该村深入贯彻落实市委“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和全镇“肉牛产业发展重点镇”部署要求,坚持种养结合,积极探索“村集体+专合社+农户”长效合作机制,闯出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联农带农增收的新路子。
  长兴村党委充分依托土地资源优良、地理区位突出等优势,围绕肉牛养殖和蔬果种植两条主线,积极探索“1+4+N”(1个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4个专合社,N个家庭农场、种养农户)模式,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小麦、马铃薯轮作,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破解集体产业发展不大不强难题,增强产业吸附力和凝聚力,去年,长兴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并开工修建养殖场,共有4家专合社和313户农户参与共建。在肉牛养殖场的一侧,肉兔养殖场同样已经准备好了。待最近几天第一批440只肉兔进场,整个养殖场可实现年出栏肉牛150余头、肉兔2万余只。
  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效盘活合并村资产资源,长兴村对现有的集体资产进行整合重组,以租赁、入股等形式,与各类经营主体建立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流转获租金、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
  在长兴村的发展规划里,鼓励农户整治撂荒地,种植玉米、优质牧草等,由村集体统一收购,解决养殖场草料供给。而养殖场将粪便用于农田施肥,减少化肥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最终达到种养循环。
  针对“蛋糕如何分”?如何构建长效机制?长兴村将联农带农机制作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建立了“622”收益分配机制:将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作为积累资本,用于集体经济牛场管理和发展;2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20%用于脱贫户和监测户保底分红。从而实现已脱贫户和监测户有效兜底,全村群众收入得到良性可持续性增加。
  3 杨柏镇太平场村:“三社融合”增活力,成县城周边“网红打卡地”
  眼下正是有着“水果皇后”之称的蓝莓成熟季,在通江县杨柏镇太平场村,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纯正的蓝莓果缀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摘下一颗成熟的蓝莓放进嘴里,顿时感到果味浓郁、满口馨香。
  太平场村原名太平社区,是在2021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由“2村1社区”(原骡子坡村、青山梁村、太平社区)合并而成,全村共3562人。前些年,因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村里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外出人数达到800多人,青山梁村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
  近年来,随着巴万高速的贯通,太平场村区位优势显现,距离高速出口仅6公里。该村依托浙川东西部协作,积极探索“基层供销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机制,采取“公司+专合社+村集体”模式,发展蓝莓产业2000余亩、佛手150亩,打造了龙池谷蓝莓示范产业园,带动500多人常年务工,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现在的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和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在村党总支书记王元斌看来,正是以蓝莓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行“三社融合”、联农带农强农,通过“1135”效益分红机制、脱贫劳动力园区务工、支付土地流转费等途径稳定农民增收。目前,蓝莓已投产1200亩,实现农户人均增收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特别是去年,太平场村被纳入实施通江县浙川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引入浙江先进理念规划美丽乡村,项目总投资1895万元,新建节庆舞台、观水栈道、研学广场等,配套污水管网和弱电改造等基础设施,带动全村288户386人(其中脱贫户62户84人)实现就地务工增收294万元,人均增加务工收入7616.58元。
  同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村两委统一组织劳务工作,解决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根据日用工需求、工种类别和劳动强度,村上落实专人精准组织劳动力,按月发放劳务薪酬,总支付劳务报酬超188万元,带动288户人均增收2400元。
  “产业园常年用工3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160人以上。”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年人均务工收入1.2万元以上,最高的可达到2.2万元以上。
  如今的太平场村,干部提能、群众自治、乡风文明等多重效益显现,已成为通江县城周边的“网红打卡地”,为太平场村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实现全面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通江:建立“五级网格”监测体系集中排查农户16万余户
  本报讯(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波)6月3日,记者从通江县乡村振兴局获悉,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今年以来,通江县不仅构建“五级网格”监测体系,还建立由县委副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组长、院户网格员任群主的县、乡、村、组、院“五级”网格微信群,及时掌握网格运行状况、干部工作情况,实现线上网络化管理。
  为充分发挥网格作用,近日,通江县对16万余户农户,以网格为单元、家庭为单位,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短信、电话访谈等形式进行全覆盖摸排,不漏一户一人,实现排查全覆盖。其中脱贫户3.0355万户、监测户0.2488万户(含脱贫户监测对象0.1932户),一般户13.6589万户。通过集中排查,拟新纳入监测对象39户140人。
  通江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集中排查发现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方面问题和各级考核评估、巡察暗访、审计、督导检查等反馈的问题,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方案,组织专人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整改,多发频发的“顽固性”问题,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各责任单位共同剖析,商讨解决措施,群策群力推进问题整改,确保问题整改无遗漏、无死角。本次集中排查,共发现问题124个,目前已完成整改85个,余下的39个问题将在6月25日前全部整改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