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喜看稻菽千重浪 巴山大地丰收忙

发布日期:2021-09-23 10:37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7d0665438e81d8eceb98c1e31fca80c107.jpg (800×600)

图一:游客在铜堡村采摘无花果。

7d0665438e81d8eceb98c1e31fca80c105.jpg (800×445)
图二:海山村水稻丰收。

7d0665438e81d8eceb98c1e31fca80c1010.jpg (800×461)
图三:游客在位于真茂社区的驷马现代农业观光园游玩。

 

  立秋后,收获的景象在巴山大地铺展开来。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这是希望的田野,更是收获的季节。今年9月23日,是我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属于广大农民自己的节日。近年来,我市扎实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温饱农业向效益农业、单一功能型农业向复合功能型农业、需求侧农业向供给侧农业转型,为推动巴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复垦土地助丰收
  铜堡村:撂荒地种上无花果
  采鲜果制干果农民兜里票子多

  “天晴我们就在无花果果园里除草、采摘,下雨就在加工厂里切片、烘干,反正每天都有活干。”中秋节假期,走进巴州区玉堂街道铜堡村,村民韩朝秀每天都到秋生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收入80元,她表示很满足。
  近年来,为整治耕地“非粮化”,我市开展了撂荒地摸排行动,并将摸排出的撂荒地分类制定复耕措施,因地制宜种上农产品,铜堡村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我们村里不少人在外地打工,导致不少土地撂荒了,看着十分可惜。”铜堡村二社社长杨维述介绍,铜堡村离巴中城区近,交通便利,水源和土壤条件都很不错,为了盘活土地,村里多方联系上了来自南江的梁初,在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起了无花果产业。
  “我们合作社的无花果基地占地100亩,其中有将近80亩都是撂荒地复垦。”梁初说,从2018年9月开始着手复垦撂荒地,当年12月种下了无花果苗,去年无花果正式投产,今年预计产量将超过30万斤。
  梁初说,之所以选择种植无花果,主要是因其投产快、产量高,病虫害少,栽培管理容易。同时,无花果8月份开始成熟,一直可以采摘到11月份,鲜果销售时间长、销售压力小,而且还大大延长了加工时间。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水果,无花果的味道很巴适。”中秋节假期带着家人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刘宇旸说,听说无花果有抗癌的功效,吃了对身体特别好。
  “来尝一下我们基地的无花果嘛,这个品种味道很甜。我天天都要到基地里工作,看到成熟的果子就摘下来,再拿到烘烤机上加工成无花果干。”村民王松林在地里采摘无花果,看见有客人上门,他热情地招呼着。他说,自己平时在基地里上班,一年能增加2万多元的收入,比四处打零工强多了。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已摸排撂荒耕地4.1万亩,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田”的原则,分级建立撂荒和复种台账,分类制定复垦复耕措施,因地制宜规划种植水稻0.8万亩、玉米1.3万亩、杂粮杂豆0.9万亩、茶药等经济作物1.1万亩。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成立6个督导组,建立县级干部“包县常驻督导”机制,开展区县全覆盖检查、乡镇随机抽查、村社重点督查,以“每月调度、季度通报、半年评价”的方式,瞄准靶心、精准发力,倒逼区县“挂图作战”,促进耕地“非粮化”治理。
  农业科技助丰收
  海山村: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
  为优质粮油高产插上腾飞的“翅膀”

  “优质粮油农业园区一共种植水稻800亩,平均每亩产出1000斤,整个园区的水稻可实现产值140万元。”谈及今年的收成,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党支部书记韩卫才一脸喜悦。而在将来,这片优质粮油基地后续种植规模将增加到15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品质现代农业园区。
  在海山村一望无垠的优质粮油基地里,高标准农田形状规则且都有产业路直达,便于机械化收割,一亩田的稻谷平均15分钟就能收完,在田边装车直接运输到烘干场地。最近,确保水稻顺利收割,在距离海山村优质粮油基地300米的位置,恩阳农业部门搭建了临时烘干场地,设有5台烘干设备,每天可对100吨稻谷进行烘干加工,非常方便。
  海山村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恩阳区发展优质粮油的载体和重点,其科技含量一直是亮点之一。
  今年夏天,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发现海山村部分稻田间存在病虫害后,立即派人对农作物采取措施,避免病虫害入侵。农技人员为何能对农业病虫害作出及时准确判断?这都得益于恩阳区智慧农业云平台的有效运用。“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监测,工作人员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随即开展病虫害防治,进行无人机喷洒作业,提高了巡田的精准度和效率,加强了对田间的管理,有效保障粮食的丰收。”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随即点开恩阳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图像模块,田间的实时图像立即显示了出来。田间监控平台实行24小时无间断监测,有效实现全方位农作物监测,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屏幕前就能查看庄稼的生长状况。另外,田间地头的气象监测站,每分钟都在监测苗情、墒情和温度,将数据实时传回智慧农业云平台,虫情分析、田间数据等一目了然。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高效发展。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到2020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我市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购买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依靠农业机械动力转变,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水平逐年提高,农机总台数已达60万台左右,涵盖了农业耕种播收等环节。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到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我市积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旅游助丰收
  真茂社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村民吃上旅游饭、产业饭

  中秋佳节,风清气爽,平昌驷马水乡乡村旅游又迎来小高潮。“每天都有1200多人前来游玩,4个停车场随时有车停泊。”驷马镇真茂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开友说,自从村里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真茂社区(由革新村、元峰村合并)位于驷马大峡谷景区内,距离驷马场镇10公里。过去村里大多数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没有产业支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真茂社区采取村民自筹、政府支持等方式,强抓基础设施建设,修公路、建新居、通水电,让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为了让村民有增收致富“门路”,真茂社区于2013年、2017年通过引进业主,整理土地,发展葡萄园、猕猴桃园500余亩,举办采摘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采摘;发展千亩果园,种植桃子、红柚、青脆李等特色水果,吸纳贫困村民入园务工增收。2018年3月,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玻璃桥、悬崖秋千、高空滑索等20余个体验性游玩项目,并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市民假日出行必打卡的旅游景点。
  为了避免景区景点“各自为阵”,真茂社区抱团合作,引进企业在玻璃桥项目成功营运的基础上,将新开发园区的小型旅游观光飞机体验项目、小火车项目、儿童拓展训练基地、花卉培育基地等通过套票的形式联系在一起。“景区务工人员大多来自本社区,通过清洁维护、文明劝导等方式,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不少周边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王开友说。
  驷马大峡谷景区门口农家乐老板王晓成就是受益者之一。从2018年底开始营业至今,他家农家乐每年收入50万元以上。“旅游旺季一天接待游客40桌。没想到家门口的生意这么好做,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王晓成说。
  此外,景区还探索建立“旅游扶贫体验馆”,通过展示农特产品样本和农户种植养殖信息,帮助村民增收。“不少游客在馆内直接购买农家土特产。”王开友说,现在村民种的蔬菜、养的家禽根本不愁销路,在家门口就兜售出去了。
  正是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如今,真茂社区村民年收入超1.4万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实现了双“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