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发布日期:2021-10-15 14:19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8e29c7cf24ab937ab73931ea289b874703.jpg (800×550)

图一:长赤镇依托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建起的农家院。(资料图)

8e29c7cf24ab937ab73931ea289b874704.jpg (800×600)
图二:执法队员在驷马水乡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检查。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江 摄
8e29c7cf24ab937ab73931ea289b874705.jpg (800×525)

图三:游人打卡万寿湖畔。
8e29c7cf24ab937ab73931ea289b874706.jpg (800×600)

图四:杨坝聚居点。方昕摄


  编前语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紧扣“四大任务”,将规划编制实施和“三区同建”(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农业农村工作等重点任务“三重融合”,推动“产村景文人”一体化发展,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为切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县区积极探索,有的试点打造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有的多管齐下、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有的建好校园、乐园、菜园,打造“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打得拢堆、住得舒心”的有人情味聚居点……今日本报聚焦这一热点组织稿件,讲述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典型实践。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发展质量
  ◆增强服务能力
  ◆提高治理效能
  驷马镇
  核心提示
  今年5月,平昌县驷马镇将县级部门派驻(出)的“五队四所”与镇级执法力量整合,建立驷马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与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人员统筹使用,形成了“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行政执法体系。
  驷马镇探索基层行政执法权力集中行使——
  一支队伍管执法基层治理更有力
  部门有执法权“管得了看不到”,乡镇无执法权“看得到管不了”……在基层治理中,“多头执法”长期以来一直是让人纠结的难题,如何建立权责统一的执法体制?平昌县做优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驷马镇试点打造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今年6月,经平昌县驷马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日常工作巡查发现,该镇某村民在驷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搭建450平方米的家庭农场厂房,属违法违规建设。发现问题后,执法队第一时间前往实地调查,现场向业主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通过对业主进行相关政策宣讲、法律教育、心理疏导,目前该农场已全面完成拆除和生态修复工作。
  “换做以前,这类案件将由多部门共同参与处理,可能会存在工作统筹调度没有牵头单位、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驷马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张宏介绍,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让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处置和解决。
  两项改革后,驷马镇幅员面积、人口数量比过往都有增加,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更大挑战。今年5月,驷马镇将县级部门派驻(出)的“五队四所”与镇级执法力量整合,建立驷马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与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人员统筹使用,形成了“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行政执法体系。
  身着统一蓝色制服,胸前佩戴执法证,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们精神饱满、纪律严明,时常巡逻在场镇每个角落。整合到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环保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人员冯成庭告诉记者,现在执法更有章法、更有程序、更有效率。感触更深的还有企业。“以前执法单位检查,都是各来各的,每个部门的要求还不一样。”平昌县陈氏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刚说,“现在简单了,就认准一个综合行政执法队,各项规范、各种要求都清清楚楚。”
  在统筹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路线图中,驷马镇做到统筹谋划到位、机构整合到位、力量下沉到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推进执法行为、执法流程、执法手段规范化。目前,执法队共有26名队员,纵向承接了下放的97项执法权限,坚持每日巡、阶段查、见就管,运转更高效、执行更有力。
  下八庙镇
  核心提示
  通过资产清理调查核实、镇村两级公示确认,分层分类排查闲置资产,并根据资产性质、现状需求,层级管理建立台账,截至目前,恩阳区下八庙镇已排查清理镇村两级公有资产76处,编制镇村公有资产个性化方案25个,盘活镇、村级公有资产69处。
  下八庙镇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69处,盘活率达90.8%——
  “连环招”让公有资产“活起来”
  今年以来,恩阳区下八庙镇围绕“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分类处置、创新盘活”思路,通过全面排查、精准施策、建章立制,盘活镇级公有资产32处、村级公有资产37处,盘活率达90.8%,实现镇村公有资产管理绩效整体提升。
  合并前的楼房村与马林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该村结合镇村公有资产清理和扶贫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开展集体资产再清理,按照所有权归属,清理核实村集体资产146万元,纳入合并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承接、维护、管理和经营,分类建立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台账。
  在收益分配权上,开展成员身份再确认和集体资产股权份额量化。通过民主协商,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377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花名册并张榜公示。合并村、组统一实行“一本账”管理,均等股权份额量化,建立股权量化登记簿。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联企经营”与天果农业、红亮小龙虾养殖专合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发展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投资收益4.2万元、社会化服务收入5万元、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和所有权收益均是1.6万元……可实现村、组集体经济收入13.85万元。”谈及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楼房村党总支书记张会琼算了一笔账,现在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有了产业支持,而且管理流程和模式、账目公开,大家心里清清楚楚。
  盘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致富路上有奔头。万寿村率先在恩阳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出“一清二固三制四流程”的工作机制,摸清全村集体资产资源家底,成立了“万寿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坚持“等额量化、固化份额、量化到人、颁证到户,可继承”原则,实现集体资产从“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
  记者了解到,按照“应清尽清、核清核准、不留空白”原则,通过资产清理调查核实、镇村两级公示确认,分层分类排查闲置资产,并根据资产性质、现状需求,层级管理建立台账。截至目前,全镇已排查清理镇村两级公有资产76处,编制镇村公有资产个性化方案25个,盘活镇、村级公有资产69处,盘活率达90.8%。
  同时,着力精准施策,切实盘活资产。结合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公益事业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需要,通过群众意愿征集、集体统筹规划等方式,靶向制定盘活方案,做到“一处一策”。建立健全公有资产盘活利用、监督管理、协同推进、问题化解、会商研判等10项制度,提升资产盘活实效性和长效性。
  杨坝镇
  核心提示
  南江县杨坝镇积极探索“1+1+N”(党建引领+公司管理+N种融合)的治理模式,全力建好“假期辅导园”“快乐图书馆”“小乐园”“微菜园”,真情打造“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打得拢堆、住得舒心”的有人情味聚居点。
  杨坝镇全力建好校园、乐园、菜园——
  “三园”建设打造有人情味聚居点
  “现在的政策确实好啊,自从镇上建立了这个‘假期辅导园’,孙子的作业有人辅导,周末也有耍的地方,儿子、儿媳都能安心在外面挣钱了!”居住在南江县杨坝镇杨坝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王丽华如是说。
  为何要建立“假期辅导园”?杨坝镇组织的一次“群众来问廉”活动中,王丽华曾提出这个诉求:“娃儿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们没文化又教不来,娃儿放假了就只晓得打游戏,成绩一年不如一年,政府能不能想个啥子办法帮我们解决?”活动结束后,杨坝镇党委、政府赓即落实专人走访调研,发现王大妈所提诉求已成为该安置点普遍现象,亟需解决。
  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统筹谋划,整合了安置点闲置资产门市4个,购置图书2000余册、益智玩具10余件,组建由骨干教师、离退休教师及优秀学生等40余人的志愿辅导队,开设“假期辅导园”“快乐图书馆”,假期免费对安置点留守儿童开放。同时,结合现有信息技术,在相关场所安装视频连线系统,让在外家长随时随地可通过网络与子女实现视频互通并掌握动态,让家长放心、安心。
  近年来,杨坝镇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原则,新建杨坝聚居点,集中安置搬迁户129户436人。坚持从实际出发,整合资源、聚集要素,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1+1+N”(党建引领+公司管理+N种融合)的治理模式,全力建好校园、乐园、菜园,真情打造“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打得拢堆、住得舒心”的有人情味聚居点。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聚居点常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从农村的“散居”转变成社区的“集居”,不再为庄稼忙碌,邻里之间不熟悉,生活更显得单调无趣。为此,杨坝镇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利用聚居点休闲广场、迎宾大道以及部分闲置门市,购置花箱座椅,栽植景观树、花卉,配备健身器材,安装路灯,打造民歌传承中心,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小乐园”汇聚“大家庭”。“乐园”建成后,为群众提供了后勤保障,解决了老年人“无聊”“无趣”的难题。“一声山歌应过湾(啊),山歌出于光雾山(啰),美女出于桃园洞,美酒出于贵民关(哟)。”在聚居点民歌传承中心,大爷大妈们用极具大巴山地方风情的嗓音,对着南江的青山绿水,传唱当地民歌,将南江人民的勤劳勇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
  “微菜园”是杨坝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之一。考虑到大多数搬迁户均为杨坝镇辖区7个村搬迁而来,在安置点无土地保障,存在“买根葱嫌贵、种地习惯难舍”的现状。为此,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便将新居安置点附近的20余亩闲置土地划分成400余块“微菜园”,每一块菜园进行编号,只要居民愿意种的,每家都可以申请到一块地。
  “别看这点菜园子面积不大,自己勤快点,葱花蒜苗儿小青菜,每样都种点,一家人都够吃了。”张青梅一家是从茶溪村搬迁到杨坝新居聚居点居住的,每天一有时间就到菜地里看看自己种的菜,心里乐滋滋的。用一片“微菜园”留住搬迁群众乡愁,让搬迁群众找到了对土地的情怀和在新家园的“乡愁”,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