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治理

巴州区宋家碥村:乡村治理有诀窍 村民竞相上“红榜”

发布日期:2024-03-01 10:40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三春节物始芳菲,游丝细草动春晖。2月23日,走进巴州区化成镇宋家碥村,百花争艳、芬芳扑鼻、蓝瓦白墙,青山绿水之间,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娓娓展开。

宋家碥村位于巴州区化成镇。2021年8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派驻的帮扶工作队正式进驻宋家碥村。两年多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全力帮助下,从党建、产业、乡村治理等方面多点发力,促进了宋家碥村的华丽蝶变。

建强支部聚合力

“刚到村里来的时候,发现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不足。我就和驻村队员及村‘两委’商量,驻村工作队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以党建为引领,抓好班子建设,不断锻造培养壮大乡村振兴队伍。”宋家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刘桐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工作队从干部考勤抓起,跟村干部一起,坚持“坐班+走访”相结合的服务群众制度,推行工作队、村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将各组分包到人头,以“党建+微网格”为抓手、群众诉求“大(再)起底”活动为契机,把群众的诉求收集上来,将群众的糟心事解决掉,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逐步提升。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驻村工作队组织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机关第一党支部与宋家碥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和村党支部共同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帮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邀请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家通过村农民夜校、“三会一课”、村民大会等平台和到校脱产培训等方式进行农牧业技能培训和指导,使宋家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正不断壮大。

做活产业谱新篇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只有科学严谨、因地制宜,产业发展才能长久,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刘桐与队友们一致认为,宋家碥村要发展,就要走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村里以宋家碥村丰富的林地资源为依托,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支持为支撑,通过构建“村集体+致富带头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宋家碥村已建成魔芋生态产业园200余亩,瓜蒌试点种植5亩,在原有的90亩柑橘园、80亩枳壳园的基础上套种大豆。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饲养南江黄羊、跑山土鸡、优质土鸭、生态土猪、经济肉牛。

“以前,因为我们离市区远,种的粮菜基本都是自种自吃,很多都烂在了地里。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后,菜的销路也不愁了。”村民宋明星介绍,通过以购代捐,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购买了总计100万余元的宋家碥村农产品用于学生食堂、单位伙食团、工会福利等,有力促进了宋家碥村产业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宋家碥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0余万元,初步实现从“输血”型角色向“造血”型角色转变。

移风易俗树新风

“工作队没来之前,村里满月酒、立碑酒、杀猪酒、房子酒等酒席让人头痛不已,村里打牌赌博的也多,遍地垃圾。现在,酒席少了,打牌赌博的少了,环境变好了,大家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石付友深有感触。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村内每季度都会公布卫生文明户“红榜”和卫生最差户“黑榜”,以“红黑榜”的形式来激发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助推乡风文明“新风尚”。把道德评议、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尺子交给村民,让群众来选典型、学模范、争先进,有利于提高村民道德素质,建设文明乡风。

在“红黑榜”制度的约束下,村内开展的红白喜事“瘦身”,民法典宣传、防电诈宣传等活动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除建立“红黑榜”制度外,还对原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将反对铺张浪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陈规旧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严格执行,使乡风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不知不觉间,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正在宋家碥村逐渐形成,大家处处争当模范先进,争着上“红榜”,一举扭转了之前的不良风气,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干劲倍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