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巩固拓展

“科技驿站”成了乡村振兴“加油站”

发布日期:2023-12-20 09:43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科技需求日益凸显。为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米",真正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今年以来,我市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巴中平台,围绕县(区)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科技兴村在线村级服务驿站"(以下简称"科技驿站"),为科技助力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
  村民线上“问诊” 专家田间“把脉”
  12月11日,记者来到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现代农业园区看到,2000亩枳壳树的冬管已经进入尾声。据介绍,能够顺利结束冬季管护,离不开巴州区构建的“科技兴村在线村级服务驿站+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为村民的枳壳产业保驾护航。
  “我家种植的枳壳树长势很好,但是去年由于冻害原因,收成较差。现在应该怎样管理才能防止出现同样的情况呢?”近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巴州区平台收到鼎山镇蝉池村村民李润的技术求助。巴州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立即组织平台专家、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谢容线上解答,并“出诊”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枳壳本身是抗冻的,不抗冻的都是幼嫩晚秋梢或冬梢。出现冻害,既造成幼嫩树枝出现黄化、萎蔫、干枯,还可能导致树皮破碎,细菌病毒入侵。修剪创面不能大,以剪去病虫枝、老枝、冻伤枝、重叠枝、交叉枝、下坠枝等为主。防止虫害可采用树干下方涂白漆和向树枝及周围大量喷石磺合剂等方式。”在现场,谢容讲解了冬季枳壳修剪和虫害防治技术。
  为及时解决技术需求,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巴州区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各乡镇,进行发展理念传播、技术培训、服务指导、人才培育等工作,在田间地头指导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生产环节,实地了解丹参、白芍、枳壳、姜黄等生长状况。针对农户种植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现场讲解补救措施,解答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以来,巴州区紧盯农村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新建村级“科技驿站”10个。为保障驿站运行和管理,每个村级驿站聘请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为驿站站长,村社干部、第一书记、当地种植养殖户、企业人员为联络员和信息员,土专家、田秀才和专家特派员为技术员,确保问题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解决。
  “2023年,中药材科技特派团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集中培训30余次,培训指导人次达3000余人。”巴州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科技驿站+科技特派员”服务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
  农产品搭上“科技”快车奔向广阔市场
  “他们不仅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还帮忙销售农产品。”说到“科技驿站”,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村民赞不绝口。
  海山村农业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支撑,村级“科技驿站”架起了信息员与专家的桥梁,拉近了与农户的距离,解决了科技需求“上不来”与实用技术“下不去”的矛盾。目前该村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规模种植油菜4000亩、水稻4500亩,年产优质粮油3300吨,农业综合收入2800余万元。
  有了好产量还要有好销路。海山村通过连接京东(恩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电商平台,10余个特色产品实现在线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站和网络展示平台,组建了一支由150名农民组成的购销队伍。
  除了海山村,双胜镇红岩社区也依托数字平台,打造产销“农资站”;依托京东(恩阳)数字产业园和平台产销对接,在“科技驿站”建设京东直播平台,打通产销一体的供应链,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
  近年来,恩阳区通过创新建设理念,构建集农技收集、农技交流、科技普及、产销一体、创新创业等服务于一体的“科技驿站”。为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与农村产业各环节上下贯通、优势互补,打造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为载体,持续推进村级“科技驿站”建设工作,新建站点21个。
  “‘科技驿站’不仅要解决老百姓技术问题,还要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持续创新工作模式,为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恩阳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送技下乡 助农增收致富
  水产养殖是南江县红光镇房岭村的优势产业,但每年的丰收季却成了村民头疼的时节。以往年底捕捞时容易造成鱼体受损、品相不好,导致卖价上不去,让养殖户非常头疼。这个困扰村民的问题终于随着房岭村“科技驿站”的建立得到了解决。
  “鱼养大了捞不起来,有没有好的捕捞技术能使鱼体鳞片完好无损,这样就能卖出好价钱。”信息员熊雪梅在接到村民反映的技术问题后第一时间咨询平台。
  收到“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南江县运管中心指派的科技特派专家现场服务信息后,南江县水产科技特派团专家、水产渔政高级工程师鲜文全带着捕捞教具来到离县城60公里外的房岭村,实地解决该村水产养殖户的难题。
  观察村民捕鱼操作后,鲜文全提出解决方案,并现场教学指导。“选鱼时,捕大留小,将符合商品规格的鱼选出来;装鱼的容器要光滑;舀鱼要用光滑塑料网兜或竹筛,不能离水面过高,动作要快,轻拿轻放,不能用手去抓鱼鳃。转运中需带水,不能长时间干运,以免造成鱼体鳞片脱落,致使体表粗糙,没有卖相。”面对群众的疑问,鲜文全逐一进行解答。
  “通过鲜文全老师的培训和现场实践操作示范,让村里的水产养殖户学会先进的捕捞技术,提高了商品鱼的品相,非常感谢专家和平台。”熊雪梅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南江县坚持以“线上线下共建共享,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聚焦产业、服务发展”的原则,在重点村(社)设立了“科技兴村在线村级服务驿站”,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建立10个村级“科技驿站”,完成在线技术咨询400余条,服务有效率90%以上,科技特派员线下技术服务指导30余场次。同时,利用“集中培训+小分队培训+回访指导+电话指导”等形式,开展在线信息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信息员50余人次。
  “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各类培训计划,根据村民需求,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村民科技水平。”南江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架起“信息桥” 农业技术难题及时办
  “娟儿,我家有一块萝卜地,萝卜还没有长大就全部裂开。”“你看我家这片柑橘林,有很多小飞虫,柑橘叶子发黄了,上面长了很多小点。你看有啥法子吗?”面对村民提出的问题,通江县杨柏镇太平场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陈丽娟常常手足无措。咨询专业养殖大户,网上搜索信息,尝试了各种方式帮助村民,但收效甚微。“要是有专家能够帮我们就好了。”这不仅是陈丽娟的期盼,更是村民的心声。
  今年以来,通江县积极探索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发展“科技驿站”建设。如今陈丽娟成了“四川科技兴村在线”通江县平台的一名信息员,遇到技术问题就拍照上传到平台,待平台专家解答后,再反馈给大家。
  信息员成了村里产业发展的代办员,村子的科技示范基地以及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户遇到的问题,由他们汇总信息、收集需求、整理成档,通过平台联络专家。截至目前,太平场村信息员通过“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上报技术需求400次,开展了15次培训,累计服务500人次。“科技驿站”已经成为村民致富奔康、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好帮手”。
  据悉,通江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科技驿站”12个,聘用当地村两委干部担任站长,发展信息员227余名,每个“科技驿站”至少4名科技特派员全程护航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服务,推动科技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