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巩固拓展

2023年,我市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大巴山居图”幸福底色

发布日期:2024-01-05 09:24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时间见证,精彩蝶变。
  2023年,我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着力高水平构建“三大体系”,高质量实施“五大行动”,精准发力、靶向施策。2018年至2022年,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省级考核评估上已实现“五连好”,2023年全力争创“六连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绘就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
  织密“监测网” 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天到您家走访是进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主要详细了解家庭情况,今年收入是多少,有没有大额支出……”每隔一段时间,恩阳区渔溪镇升旗社区网格员龚应华便会入户了解监测情况。放眼全市,像龚应华这样的网格员共有13160名,他们奋战于防返贫监测第一线,甘当“移动探头”收集最新最实信息。
  监测是防止返贫致贫的“前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和关键。
  早在2023年初,我市就明确提出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高水平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完善县、乡、村、组防止返贫监测网格,建立前置干预、应急救助、风险消除跟踪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年来,全市持续强化动态监测,严防“漏测失帮”。紧紧围绕“发现、识别、帮扶、销号”四个关键环节,构建起全链条、闭环式监测帮扶长效工作机制,织密防止规模性返贫“监测网”。
  监测体系一网覆盖。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配备1.3万余名网格员,建立起横向覆盖所有部门、纵向覆盖所有农户的监测网络。动态信息三级共享。建立县、乡、村风险线索“三级共享”机制,畅通线索上下交换渠道,组织开展网格员常态查、集中力量全面查、重点线索专项查“三项排查”,避免“体外循环”,筑牢监测防线。全年动员10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集中排查和“回头看”2次,新增识别监测对象850户2920人。
  政策组合精准帮扶。根据风险隐患,将农户划分为绿、黄、橙、红四种类型,分类建立帮扶台账,构建起脱贫户“一对一”帮扶+监测户“乡镇、市县行业部门副科级干部”叠加帮扶工作制度,精准开展帮扶。2023年以来,通过产业帮扶、兜底帮扶等措施累计稳定消除风险239户761人,无一户一人“漏测失帮”。
  拓宽“致富路” 以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筑牢脱贫基础,鼓足农户的“钱袋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产业。
  隆冬时节,在通江县杨柏镇太平场村的蓝莓基地内,村民们穿梭在蓝莓树间,正忙着施肥、除草、剪枝,加紧做好果树管护工作,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太平场村原名太平社区,是在2021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由“2村1社区”(原骡子坡村、青山梁村、太平社区)合并而成,全村共3500余人。近年来,该村依托浙川东西部协作,积极探索“基层供销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机制,采取“公司+专合社+村集体”模式,打造了龙池谷蓝莓示范产业园,带动500多人常年务工,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目前,蓝莓已投产1200亩,实现农户人均增收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从太平场村延展开来,呈现的是全市产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
  2023年以来,全市紧紧扭住项目资金牛鼻子,聚焦重点对象主阵地和群众增收“压舱石”,不断增强脱贫区域发展动能和脱贫群众自身发展能力。
  项目资金绩效全面提升。全年争取到位国省级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财政性资金支持18.25亿元,较去年增加2.32亿元,增幅14.56%。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为全省唯一,到位奖励资金5000万元;中央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落地南江县,到位项目资金5000万元,为全省三个县之一;7个省级试点项目落地巴中,到位试点奖补资金2200万元,是省级试点项目唯一全覆盖市州;恩阳区、南江县2个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纳入省级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每年给予4000万元省级衔接资金专项支持,全市中省衔接资金新增8000万元。实施巩固脱贫成果项目1141个,总投资33.29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656个,安排中、省衔接资金10.04亿元,项目开工率、完工率、资金安排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重点帮扶卓有成效。实施重点帮扶县项目262个、重点帮扶村项目178个,分别完成投资37.97亿元和1.5亿元,成功创建市级重点帮扶优秀村20个、省级重点帮扶优秀村10个。
  脱贫群众增收持续稳定。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51万人(21.98万脱贫群众稳岗就业、超任务4.6个百分点),转移劳务收入达210.01亿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脱贫劳动力1.66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015元、同比增长15.6%,“两项收入增幅”全面达标。
  追求"乡村美" 和美乡村展新颜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
  日前,2023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现场揭晓了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其中,我市“‘三生相融’促振兴‘歌画西厢’焕新颜——南江县旅游减贫案例”入选,这也是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市连续四届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近年来,南江县西厢村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实施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探索出农文旅融合、政企农携手,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旅游减贫富民新模式。先后实施各类项目38个,共计投入0.9亿元。建成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龙腾峡漂流、星空民宿等农文旅项目24个,年游客接待量约40万人,旅游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农户就近就业150余人,年户均增收1万余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50万元,实现了产业兴旺和助农增收。
  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力以赴推动乡村建设,以精工之笔绘就乡村之美,我市一以贯之。
  2023年,我市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推动乡村“一时美”变“持久美”“局部美”变“全域美”,不断塑造城乡发展新版图。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巴山田园综合体85个,完成477个村、33万户“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工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7%。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100%。在314个行政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69%。
  基层治理创新有效。健全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体系,建成市、县级示范“道德银行”765个,建立镇村两级调委会1948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万余名,农村地区矛盾化解成功率达98.7%,4村成功创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易迁后扶稳定拓展。安排项目57个,投入衔接资金1.4亿元,近10万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增收3000余元。易迁点一体化供水建设及管护推进率约70%,一体化供电率100%,一体化供气率超85%,易地搬迁点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振兴此其时。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正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奋楫前行,一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画卷愈加清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