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巩固拓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3-15 10:05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任务,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去年,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始终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高水平构建“三大体系”,高质量实施“五大行动”,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春风千里,万物复苏。新起点新征程,如何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乡村振兴部门将持续提升动态监测帮扶能力、脱贫群众收入水平、项目资金管理效益、重点区域发展动能、协作帮扶综合质效、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和目标督查考核导向,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在持续提升动态监测帮扶能力上,对照8000元返贫监测收入标准,优化市县乡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推广“巴中防返贫智慧监测”小程序,畅通风险推送渠道、缩短精准识别时间,开展集中排查和常态监测,确保应纳尽纳。压实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干部和监测联系人帮扶责任,落实“1+N”衔接政策,用好“防贫保”“巴惠保”和防止返贫基(资)金,健全“三重”问题应急保障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持续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水平上,建好用好脱贫人口“劳务输出数据库”,全面落实脱贫劳动力就业补助政策,统筹东西部协作、万企兴万村、雨露计划和以工代赈等渠道,力争年度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规模保持在21.9万人以上。制定出台促进脱贫群众增收5条措施,落实衔接资金每户不低于600元产业支持政策,完善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捆绑机制,用好用活小额信贷、巴山红色贷等金融工具,促进庭院经济、集体经济等多元发展。力争脱贫人口年度生产经营性净收入增速达到20%、工资性收入增速保持在15%以上、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中有增、人均收入增速不低于去年水平。

在持续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效益上,争取到位中省衔接资金15.5亿元,市县级配套资金3.7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875个。建立“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跟踪”推进机制,项目资金管理质量保持全省前五。加大扶贫(帮扶)项目资产和衔接资金资产后续管理,完善扶贫(帮扶)资产核算、登记、运营、分配和处置等管理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平台“一网通管”,年度收益率提高3个百分点。统筹抓好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发展等4项省级改革试点,7月底前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持续提升重点区域发展动能上,编制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年度计划,严格兑现省市帮扶支持政策,落实农业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实施“三个一批”建设,培育创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20个、省级重点帮扶优秀村不少于1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成果持续巩固。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进安置区产业帮扶提档升级,完成3个安置区规范化建设,成功创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示范区。

在持续提升协作帮扶综合质效上,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78亿元,实施项目53个,打造东西部协作五张“金名片”。落实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推进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医疗教育科技和“万企兴万村”等社会力量“组团式”帮扶,持续开展“巴食巴适”等巴中农特产品出市、出川展销活动,年度消费帮扶突破7亿元。

在持续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上,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建设项目库和年度任务清单为依托,实施补短计划,培育示范村50个、精品村2个。提升基层矛盾调解能力,完善“道德银行”激励机制,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大操大办,开展95个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试点,建设和谐和顺和美新型乡村和社区。

此外,今年乡村振兴部门还将持续提升目标督查考核导向作用。围绕实施“两促进一提升”计划,坚持“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评定”,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责任落实,突出节点问效。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建立“红黑榜”督查通报制度,实行“分类包点”督查、季度拉练比拼,全力确保省级年度考核评估实现“七连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